党课以赶考姿态奋进新时代

2022-09-03 14:22:42 129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以“赶考”姿态奋进新时代

同志们:

1949323日上午,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开始乘车离开河北西柏坡而前往北平。正当离开之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该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道: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形成的客观标志和关键节点。从新中国成立那一刻起,70多年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赶考精神,以赶考姿态,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问题,从成功走向成功。

回顾一年来的的建设发展经历,全体同志紧密团结在党委周围,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赢得了队伍上下、单位内外的一致赞誉。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我们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队伍教育管理还有短板,这些基础工作制约着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尤其是,明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党100周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成绩,我们应该充满信心;立足当下,我们应该客观冷静;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赶考”姿态,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鼓起改革创新的决心勇气,爬坡过坎,砥砺前行,再续辉煌。下面,我就“以‘赶考’姿态奋进新时代”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用创新精神诠释“赶考”姿态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自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出现超过千次,可见其受重视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工作被动,错失发展机遇。

回到我们自身,还存着着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在我们当前的良好形势和机遇下,我们有的同志仍然固步自封,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做工作、按照传统经验做工作,缺少一种敢为人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工作缺乏创新,不主动去研究工作,习惯于被工作,好多工作习惯于按部就班,到什么时候开展什么工作,没有创新开展工作的想法、思路和办法。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做到创新,我认为应该抓好三个环节:

(一)要懂得创新。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创新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知;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盲目效仿别人想法、说法、做法,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追求新颖、独特;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等等,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二)要科学创新。既要有想法、更要有招法。创新的目的最终是要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入调研,做好创新的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搞创新,一定要深入调研,了解工作创新的根本目的,充分论证创新的成本,科学评估创新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一定要使得创新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善于研究,瞄准创新的方向。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瞄准前瞻性、代表性的方向,去研究创新推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载体,真正通过创新实现我们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目标的实现。要敢于失败,大胆去尝试。我们常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我们要放手让敢于创新的同志去创新,要主动为敢于担当的同志去担当,不断激发他们创新工作的热情和劲头。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以赶考姿态奋进新时代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6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