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2-09-03 14:30:18 131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的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和成效,力争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市局各直属检验检测机构有一半以上进入全省前列。

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切实发挥市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适时提请召开市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印发工作要点,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任务。

(二)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21〕8号)和《安徽省“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积极做好本系统的“证照分离”改革工作。

(三)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积极落实省局部署,对接长三角市场规则体系,推进落实企业登记长三角“一网通办”。继续落实企业开办“一页通办、一日办结、零成本”和“掌上办”。在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部配置个体工商户智能审批机的基础上,在城关镇、重点镇等市场监管所推广配置。

(四)提高登记注册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登记电子档案数据库,提高区域间、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认、互联互通。积极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实现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市场主体身份凭证文件的互信互认。

(五)继续探索实施“双随机+流程整合、部门联合、信用融合”。巩固“双随机、一公开”省试点成果,制定各监管执法部门随机抽查细则。进一步整合部门内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计划,推行市级监管执法部门统一组织发起任务模式。制定《六安市“一业一查”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继续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双随机抽查,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有机结合。

二、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

(六)协调推进质量工作。适时提请召开市质量发展委员会会议,印发工作要点,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任务,进一步发挥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推深做实《六安市产业质量提升调研报告》的运用。

(七)强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全面启动质量强市创建工作。提请市政府召开全市质量大会,全面部署工作任务。进一步巩固霍山、舒城、金寨质量强县成果,今年再争创1个质量强县区。深入开展“五大示范”(质量提升标杆示范、组织示范、人物示范、教育示范和文化示范)活动。市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认定并编撰《六安市特色产品乡土品牌》。

(八)实现规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全覆盖。在规模以上企业推进首席质量官制度,开展1-2期首席质量官培训,6月底前实现企业首席质量官100%聘任到位。9月底前在30%的规上企业,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九)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培育一批服务业高端品牌。各县区在医院、银行、文旅等服务行业中各争创1家示范单位。在板材、茶叶等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

(十)全力建设国家茶及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力争尽快获得国家局立项批筹。按照国家级中心建设标准完成实验室环境布局、基础设施改造。

(十一)具体组织完成好第六届市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发挥政府质量奖、六安质量品牌馆作用,大力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开设“质量大讲堂”,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

(十二)全面夯实质量基础。提请市政府修订《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并推广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发挥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所作用,加强标准建设,争取获批1个以上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制定7项以上市级地方标准。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尤其是强制检定项目建设,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探索检验检测机构分类监管,形成与“双随机、一公开”相互融合的长效监管新机制。积极参加长三角地区能力验证,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主动参加国家级实验室能力比对,提高检验机构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

(十三)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获证企业档案,严格分类监管。开展“质量诊所”活动,帮助产品不合格企业整改质量问题。加强隐患排查、风险监测,着力防范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危化品、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儿童学生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等专项整治。

三、纵深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激发创造活力

(十四)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政策落实。加大《六安市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若干措施》(六政办〔2020〕33号)宣贯力度。上年度知识产权奖励于5月底前完成兑现。发挥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

(十五)开展知识产权提升行动。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7件,增长率达到45%以上。加大驰名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申报注册和申请力度,加强乡土品牌建设,力争新增1件以上驰名商标、1件以上地理标志产品、3件以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以上集体商标,全市新增注册商标超过8000件。启动霍山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和省专利奖评选活动。

(十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请市政府制定《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提高专利案件办理质量和数量,推动专利纠纷调解案件工作全覆盖。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信用分类监管试点工作。保证地理标志换标抽查覆盖面不低于60%。推动筹建市、县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十七)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建立知识产权融资需求项目库,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加快推进国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创建。全年培育认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2家以上,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3亿元以上。

四、严格落实“四个最严”,提高食品安全满意度

(十八)深化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党政同责。适时提请召开市食安委会议,印发工作要点,明确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加强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各级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

(十九)推进食品安全“四项创建”。适时提请市政府召开“四项创建”现场会。持续推动各县区再创建1个食品安全规范化农贸市场、1条餐饮质量安全街区、1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5-10家诚信示范小作坊。建成1个食品生产小作坊集中示范区,创成1条省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鼓励有条件的县区试点创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

(二十)完善食品智慧监管手段。巩固完善学校食堂“明厨亮灶+互联网”建设成果。鼓励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明厨亮灶+互联网”,5A级旅游景区大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互联网”实施率达100%。持续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成18家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继续提升推进完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快检室“互联网+监管”建设,召开现场推进会,确保快检室规范化运行。各县区快检车辆每月至少开展4次以上的随机抽检。

(二十一)开展专项整治。开展生产环节食品安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等整治行动。强化网络订餐监管。

(二十二)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制定抽检计划,完成省抽检计划,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4.5批次以上。

(二十三)推行乡镇食安办星级评定分类管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完善“上下统一、体系完整、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协调体系。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140个乡镇(含街道)中,一半以上乡镇食安办达到三星级标准。

五、大力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工作要点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740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