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7篇

2022-09-03 14:32:13 156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目录

1.夯实渔业高质量发展底盘推动渔区渔民共同富裕

2.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福海粮仓建设

3.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4.打好“十年禁渔”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5.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全力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6.大力发展稻螺综合种养助推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

7.以建设“鱼米之乡”为抓手推动川鱼产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渔业高质量发展底盘推动渔区渔民共同富裕

xx紧紧围绕“两个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奋斗目标,坚持数字引领、变革重塑,统筹安全与发展,以“两大改革”为抓手,大力实施涉海涉渔领域安全生产系统治理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改革破难、除险保安、产业共富的渔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强改革,着力破解渔业发展难点堵点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实施国家渔船渔港精密智控建设试点,建设渔船安全精密智控系统(浙渔安),通过重塑管理流程、重构制度体系、重建责任体系,实施渔船全生命周期和船员全职业周期在线管理,实现海上渔船安全闭环智慧化监管,推动渔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全国渔业智治和平安渔场建设探路闯关。建设渔业产业大脑,推进政策制度重塑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业务全闭环、服务全集成、一码全管控,探索“产业地图+产业大脑+未来渔场”发展模式。二是深入实施国家渔业综合管理改革。率先开展渔业职务船员改革,调整优化最低职务配员配备,完善船员培训考试发证,提高船员实操技能,保障船适航人适任;率先实施全县域限额捕捞试点,探索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加快渔业互助保险改革,加强海钓、渔家民宿等新业态培育,促进资源、环境、产业、民生统筹协调发展。

二、保安全,着力维护渔区社会经济和谐稳定

一是压实责任。全力打好涉海涉渔安全生产“春雷行动”,梳理明晰部门、属地、村企和船东船长的责任清单115项,严格实行“日通报、旬调度、月评价”制度,强化工作督查、执法检查,健全责任追究、安全生产与保险理赔挂钩等机制,推行乡镇联村、村联船和“乡镇+”综合管理模式,压紧压实四方责任。二是本质提升。开展海上“千万工程”和“病老”渔船专项整治,实施“万名船长”能力提升等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安全示范渔船427艘,淘汰“病老”渔船970艘,整治淘汰帆张网渔船303艘;培训渔船船长16812人,开展商渔船防碰撞专题警示教育412场次,举办万名船长安全大宣讲云直播活动,近7万人次参加现场直播,网上收看上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渔船本质安全和船员安全素养。三是智控加持。构建“1+3+1+N”(1个渔业数据仓、3张基础网、1套渔船船员码、N个多跨场景)渔船安全精密智控体系,优化商渔船碰撞预警、重点渔船管控等5个多跨场景应用,做到“险可警、船可视、人可核、危可救、违可打”。8月1日开捕以来,“浙渔安”系统日均发送海上渔船各类预警1.5万次,动态干预渔船6000余艘次。在2021年以来的多次台风、寒潮中精准指挥渔船安全转移36.2万航次,救助涉险渔船816艘次、渔民6778人。

三、促发展,着力保障渔民渔区共同富裕

一是种业强基。打好种业翻身仗,育成28个国家新品种,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罗氏沼虾、中华鳖、滩涂贝类等10余个优势品种和11家企业机构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形成了一批水产种业集聚区。二是设施增地。加快推进“机器换人”,大力推广工厂化循环水、“跑道鱼”等智能化设施养殖,亩均产量和效益分别提高20%、50%。大力发展深远海设施养殖、岛礁围栏等新型模式(每立方水体增加效益258元),培育大黄鱼优势产业集聚区,年产值近40亿元,成为沿海渔民的共富鱼。三是模式增效。推进生态高效渔业技术变革和模式创新,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2万亩(亩均增效3000~5000元),创新龙游“龙和模式”、三门青蟹等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水塘变股权、渔民当股东、收益有分红”,促进渔民共同富裕和集体经济发展。四是融合发展。做强做优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好温岭、岱山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延伸发展预制菜、渔业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如xxx县xxx镇通过渔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户均增收4.9万元,促进了扩中提低。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向江河湖海要食物”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深化渔业综合管理改革,守牢渔业安全底线,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和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先行提供xx方案,以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福海粮仓建设

xx省海洋与渔业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福海粮仓,推进渔区振兴、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取得扎实成效。

一、高位推动、政策赋能,现代渔业建设开新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将海洋经济列为全省“四大经济”之一,并将渔业作为重要产业加以培育。2021年,省委召开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省政府相继出台《“十四五”海洋强省建设规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若干意见》《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加强水产品稳产保供,在全国率先出台“渔十条”,推进惠渔政策直达快享。近年来,全省渔业经济年均增长速度5%,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30%以上;2021年水产总产量853万吨,居全国第三。

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水产养殖实现高素质高颜值

优化养殖规划布局,全省67个县级和10个市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全部编制发布,养殖证实现应发尽发。坚持质量兴渔,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养殖主体实现尾水治理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全面实施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坚持统筹谋划、明晰产权、创新机制、整体推进,奋力攻坚完成宁德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任务,建成绿色养殖示范区,被评为国家审计署生态审计典型案例、全国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典型。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改造塑胶渔排73万口、贝藻类筏式养殖50万亩、新建深水大网箱4300口。加快推进“百台万吨”深海养殖计划,已投建12台套,居全国前列,推广三倍体牡蛎深海养殖面积超20万亩。大力发展碳汇渔业,开展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

三、深耕细作、强链补链,产业融合迈上新台阶

做大水产加工业,创建闽东、闽中、闽南三大水产加工集聚区和30个产值超20亿加工强县,形成大黄鱼、鳗鱼等超百亿元产业链7条。发展水产预制菜,打造“福渔”品牌,推动水产品有效对接市场,2021年水产出口78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出口总额36%,连续九年居全国第一。做强远洋渔业,鼓励“造大船、闯深海”,拓展发展空间,培优做强全产业链,加快福州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主动融入“两国双园”建设。2021年远洋渔业产量61万吨,海外养殖面积超5000公顷,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做优休闲渔业,加快构建渔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渔业产业强镇,发展“渔人码头”新业态,培育“水乡渔村”223家,金鱼养殖规模全国第一。

四、加大投入、强基固本,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速渔港建设攻坚,统一开展新一轮规划226个渔港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外业调查,实行分级集中审批,创新建立“一县一主体”项目建设机制,将渔港建设列入海洋经济绩效考核,加强统筹调度,推进渔港建设全面提速。厦门欧厝、连江黄岐国家渔港经济区获批建设。加快水产种业振兴,全面完成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设一批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库、原良种场和水产种业基地,大黄鱼、鲍鱼等6个优势特色种业规模全国领先。加强“智慧海洋”迭代创新,为全省1.3万艘海洋渔船全部安装北斗定位仪,率先研发渔船“插卡式AIS”,实施“宽带入海”项目,为渔船配备高通量卫星电话,实现“看得见、呼得着”目标,获省直机关年度绩效创新考评第一名。

五、改革创新、担当作为,行业治理展示新成效

深化“百千万万”渔安行动,推进百名干部驻渔港蹲点,建设千里岸线“空天地潜”海洋观测网,开展万名船员安全技能大培训,落实万艘渔船组织化全覆盖,提升渔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实施标准化生产,全省4100个水产养殖主体全部纳入“一品一码”追溯系统严管,近年来产地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优化渔业保险“增点扩面提标”,首创开展水产养殖台风指数、塑胶渔排、赤潮指数、大黄鱼价格指数等保险,渔工渔船覆盖率95%以上,远洋渔船渔工实现全覆盖,保费近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00亿元。

着力推动“四个转变”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渔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7篇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961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