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座谈讲话的思路复盘成文
“钉钉子精神”,应该算得上是个热词。
2013年2月28日,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钉钉子精神进行了详细阐述: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
之后,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发扬这种精神,咬定目标,持续用劲,久久为功。
这种精神还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党员干部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
近年来,我经常把钉钉子精神写进各式各样的讲话稿,包括帮领导代拟的,也包括给自己用的。但像前几天那样,专门把这种精神作为一种讲话技巧来运用,还是第一次。严格地说,这个技巧以前我也用过,但属于无意识地,“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上》),至少是“用之而不觉”。这一次则是刻意的,想好了才这样做,做完了再加以复盘、总结。
我的这次讲话,时间是9月29日,在我省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迎送座谈会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是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实施的一项西部地区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西部地区选派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到中央国家机关所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这个项目从2004年启动实施,迄今已有16年。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顾名思义,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欢迎前一批访问学者学成归来,二是欢送新一批访问学者前去研修。
我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没怎么用稿子,只是在下级同事代拟的稿子上勾勾画画,简单列了个提纲,以即兴发挥为主。说实话,同事代拟的稿子下了很大功夫,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我之所以没有照着念,绝无为难之意,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纯粹是为了保证会议效果。
我总结过一条经验:没有不识货的领导,只有不合用的稿子。这是从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是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宝贵经验,我给领导写稿子的时候适用,下级同事给我写稿子,也同样适用。
这篇代拟稿之所以不合用,抛开文风、措辞不说,单就内容来看,问题主要出在对新一批访问学者提希望部分,这是整篇稿子的重头戏。我认为所提的希望针对性不够强,新意也不够,而且听了记不住。在这部分,代拟稿开了4条:
第一,珍惜机遇,加快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