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21年全县普通高考优秀学子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最想和你们这些优秀学子拉拉家常,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对你们未来的成长有所启发。
第一,要心有梦想
回顾我这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我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心中都要有梦想。34年前,我像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回忆我上初中时,学校条件很差,是在一个军工厂搬走后同学们自己动手建造起来的,教室没有窗户,我们就用麦秸秆织成草帘子挡风。冬天风很大,我们学校位置又高,有一天晚上正在睡觉,大风把草帘吹掉了。
第二天早上起床,我们的头上、被子上全是雪。没有自来水,每天早上同学们要轮流到刁南干渠边去破冰取水。(补充介绍:XX县委书记卢捍卫是邓州高集人,小时候一直在邓州上学,当年也是邓州的高考优秀学子,卢捍卫也是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上高中时吃不饱饭,当时农村刚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量也低,每年交过公粮后,剩的口粮就不多了,所以每顿只能吃两个二两的小馍。中午偶尔吃顿面条,也是青菜多面条少。
大学其实也没吃饱,家里条件差,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大约是60元。晚上回到宿舍,看着几个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用酒精灯煮方便面,心里也很羡慕、很想吃。能吃饱饭、改变贫穷,就是那时的梦想。而且越是贫穷,我们改变现状的愿望越迫切,所以不断奋斗。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贫穷,贫穷是有志青年的加油站。
刚才听大家发言,几个清北学生家里条件都不太好,你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肯定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坎坷,但你们克服困难,走过来了,也源于你们心中有梦想。梦想是什么?是我们前行的目标、进步的动力。
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此后长期的游击战争,使党和红军中一些人包括个别高级将领,对“红色革命能否成功”“红旗还能打多久”心存困惑。
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客观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认为“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的“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是不远了——“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坚定信念,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大学只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必然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譬如如何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如何面对领导的赏识与否?
这需要我们有更高的追求、更远大的理想,要知道自己心中想干什么、为什么要干,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看法和所处环境的好坏而改变奋斗目标、丢掉梦想。
第二,要完善自己
实现人生梦想,需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几千年来,中国有一个士人阶层,他们既不是贵族,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有信仰、有理想,“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当国家出现了问题,他们就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变法失败后完全可以像别人一样跑掉,但是他选择了留下,引颈就戮。他认为,没有流血,就唤不醒民众的觉悟。“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革命志士秋瑾,面临国破家亡,她没有妥协投降,英勇就义。
开国大将陈赓,北伐战争中曾两次救过蒋介石的命,蒋介石对陈赓非常信赖,让陈赓做他的卫士长,可以自由进出他的官邸。但是当陈赓看到蒋介石关注上海股票、与民争利时,他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投奔了共产党。正是这样一群人,以天下为己任,在我们国家和民族危难时,能够挺身而出,才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君”。家国情怀不是当了国家领导人才应该有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别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对待别的孩子,也是家国情怀。今年,在郑州水灾中面临生死抉择时,许多人选择了让女人和孩子先接受救援,这让全国人民对河南、对中原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要明道慎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韩愈《师说》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教师的第一要务也是“传道”。“道”是什么?“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搞德育教育,教同学们怎样做人、怎样行稳致远,这是形而下者,是大家看得到的,能够描绘出来的。
把这些做人的道理汇总起来,作为你人生的指南,就是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怎么做都不会超出法度,是“道”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我们去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先贤学习。
所以,希望大家闲暇时看两本书。一本是《论语》——古人说,“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半部《论语》治天下”。最好看原著,看不懂的,可以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另一本是《易经》,古人云“不知《易》,无以为相”。它给人许多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角度,是最好的辩证法,比西方的“三段论”高明得多。
大家无论以后做什么,都要抽时间多看书、看好书。读书给人精神的力量,让人终身受益,它是黑暗中看到的满天星光,它是迷惘时前方目标对我们的召唤。读书而明道,让我们“随心所欲、不逾矩”,让我们少走弯路。
同学们未来走向社会,将面临许多诱惑,包括手机、游戏等,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台湾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的儿子连胜文很有才华,当年在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呼声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美国留学时放纵了自己,被政敌揭发,终身与政治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