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2)

2023-12-15 13:33:52 67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时代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已经发生全局性变化。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由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转向关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其层次性、针对性、系统性更加凸显,建构路径也更为复杂。因此,如何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明确其价值意蕴和生成动因,从实践上明确其发展理念和创新路径。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不仅是大中小不同学段的接续存在,更是一个一体化的有机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既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思政课“三全育人”整体实效的必然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目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指纵向贯通大学、中学和小学各个阶段,横向衔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并广泛辐射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所以要把这几个阶段都铺陈好。”一方面,青年学子在不同学段的身心发育、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各具特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着重破解不同学段差异性和独立性的矛盾,推进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梯次递进,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征,不仅贯通于大中小各学段,还延伸至家庭和社会,以“共同体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并将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促进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全方位衔接。从思政课课程体系来看,不同学段的课程设置虽在课程目标和课程性质上具有统一性,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又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尚未形成相互衔接的整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循序渐进的课程目标、逐步深化的课程体系、前后相继的课程内容、沟通协作的教学实践、螺旋上升的教学实效,促进各阶段思政课教学的层次化布局和全方位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生动实践,不仅体现了各学段思政课设置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相辅相成,而且体现了不同学段教学内容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有效链接。3.突出思政课教师的全员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员参与,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还包括全体教育工作者。近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启了“加速度”,但也存在协同发展“低效率”、供需错位“不平衡”、使命任务“难厘清”等困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重以一体化的教学素养增进教育意识衔接,以一体化的知识结构提升德育师资质量,以一体化的教学互动拓展交流学习平台,以一体化的教师队伍管理加强协同发展,进而提升思政课建设的整体实效。可以说,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既符合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生成动因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思政课教师主题教育心得体会(2)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144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