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一重要论述既体现出我们党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也为年轻干部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视人民为父母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全身心带领干部群众治理风沙的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忙碌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樵夫”廖俊波,将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他们都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毕生追求,彰显了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主观自觉和行动取向。这也启示我们,只有以真挚深切的人民情怀全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而不懈努力,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充实的人生。只要有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我们就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年轻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方向标”,在解决群众每一个实际问题、办好群众每一件实事好事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