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2024-04-19 07:03:52 14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深刻理解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承数千年而历久弥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把文化建设摆在金融强国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赋予文化建设助推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责任,而且通过深刻阐明五个方面的基本要义,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既体现了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赓续中华文脉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与生动实践。具体来看,可以围绕五大要点阐释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深刻内涵。

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活动中积累的道德观、经营观的重要体现,体现了诚者,天之道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这在金融文化中主要体现为两方面要求:一方面要求金融系统尊重客观事实、严格信守承诺,这是金融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基础,也是风险早识别、早处置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求金融系统增强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不逾越道德底线以及法律底线,坚决惩治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这从义利兼得的视角探讨了义与利的关系,反映了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追求经济利益要以符合道义为前提,克制唯利是图的欲望欲念。这就要求金融系统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积极践行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责任。要通过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切不可以损害人民利益以及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利益。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这主要体现了欲速则不达”“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要把握好快与稳的关系,克制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当前中国正处于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金融风险以及依然突出的国内金融矛盾,金融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着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金融发展,又要扎实稳妥地化解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这揭示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及知常明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既要坚守真理,又要勇于创新。这就要求金融系统既要恪守正道,又要开拓变革,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这一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积极应对金融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创新激发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新动力新动能。

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体现了法者,天下之仪也”“守法不逾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强调法律体系对国家秩序以及法治观念对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与全面依法治国、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的要求高度契合。金融强国建设必须以法治化为重要保障,以立法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对行为规范形成外在约束。与此同时,要建立与金融法治建设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形成遵纪守法行为规范的内生动力,以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依法合规的文化力量。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时代意义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深刻理解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618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