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了“城市更新”这一概念,提出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2020年10月,“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新阶段城市更新的内涵要求
一是彰显人本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构人文城市。一方面,推进城市更新须确保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的需要、人的福祉、人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实施城市更新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要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城市更新要创新治理,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进来,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公众参与机制。
二是彰显生态价值,以绿色发展理念建构绿色城市。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放在了城市更新的突出位置,提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安排城市建设、生态涵养,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更新必须践行绿色生态理念,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城市生产方式及建设运营模式。
三是彰显公平正义,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建构人民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强调,城市更新鼓励腾退出的空间资源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防灾安全设施、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等,拓展共享办公、公共教室、公共食堂等社区服务。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就在于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建设人民城市。
四是彰显安全价值,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建构韧性城市。2022年颁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强调,城市更新要以“推动城市健康宜居安全发展”为指导思想,把“加强公共安全保障,优化应急管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等作为重要工作原则。为强化城市安全韧性,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构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等多方面维护和加强城市安全的措施。
成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体系框架
成都市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经历了30年的演变,从点状试点到连片发展,从大拆大建到“留改建”。成都构建了以行动目标、治理架构、政策体系和更新机制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行动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