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文化蕴含的家道伦理与社会担当

2024-05-16 07:03:52 564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君子文化蕴含的家道伦理与社会担当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有一天和鲁哀公对话,鲁哀公希望找人帮助治理鲁国,孔子告诉他人可以分为五类: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圣贤是儒家最理想的人格,君子也是比较高的境界。孔子不把自己当成圣贤,但是以君子自许,勇于做君子其实应该作为一种人生追求。

君子的,文字结构上本来是一个会意字,上面是下面是,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君就是治世的人。君者尊也,君子就是引领者发布政令,小人就是普通的民众进行跟随。一提到君子,大家马上就会想到一个有修养的人,马上就想到有教养的人。”“合在一起我们马上想到《大学》里面欲治其国之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的融通。

这对于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启发。如果不让孩子融于社会,不让孩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的价值需求一致起来,就成不了被社会大众认可的君子。君子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方向。如果我们再把《论语》和《大学》联系起来读,《大学》字数并不多,却用大段不厌其烦地讲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及修、齐、治、平之间的联系,特别强调的是方向感和逻辑性。这也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联。由此,我想到《礼记》所记曾子的话: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大孝尊亲就是大孝使亲尊,大孝的孩子一定让父母更加尊荣。例如,在传统中国社会里,一个孩子的父母是普通百姓,儿子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最终高中皇榜,父母一定比儿子还要高兴幸福。所谓大孝尊亲,可谓内涵丰富。年轻人只有对社会有贡献,被社会接纳、认可、嘉许,父母才更受社会尊重。中国人追求扬名声,显父母,也是君子文化的内在意义。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协同与协调,也要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统一起来。教育的方向就是要使受教育者遵守、接受社会价值观的约束,力争得到社会的认可。正如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但如何树立正确家风,需要认真思考。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君子文化蕴含的家道伦理与社会担当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02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