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真情真性真言

2024-05-16 07:03:52 560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王羲之的真情真性真言

《世说新语》载: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东床坦腹不矫揉造作,遵从内心以本色示人而成为权臣郗鉴的女婿,典故东床坦腹的主人公,便是我国历史上有书圣之誉的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作303-361年),字逸少,琅玡(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右军将军。王羲之的父亲是最早倡议晋元帝渡江的淮南太守王旷,从伯父是权倾一时的司徒王导,叔父王彬官至右仆射。作为当时第一大家族的王氏子弟,王羲之却仕途坎坷,官不过州郡。关于王羲之是否具有经世治国的愿望和才干,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他浓郁热情、自然率真的性格特点,确使他在当时的官场上难以有更大的作为。但他的崇尚自我、真诚自然一旦熔铸到书法创作中,直抵人心的艺术作品便诞生了。

王羲之少负盛名,即因为他被当时的名士周顗另眼相看。周顗性情直率刚耿,因不肯当面为王导向晋元帝求情,后被王导之从兄王敦杀害。王导后来在整理中书省文书时发现周顗一直在维护他,沉痛地对家人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王羲之十三岁的时候曾去拜访周顗,周顗察而异之,在当天的聚会中,有一道名贵的菜肴烤牛心,周顗亲自分割,第一个就给王羲之品尝。王羲之遂名声大噪。及长,辩赡,以骨鲠称,等年长一些,王羲之便以率真耿直的风骨著称。

或许是对周顗之死耿耿于怀,或许是不满伯父王导的愦愦之政,虽为王氏子弟,王羲之屡次拒绝王导的举荐出来做官,而是出于本心,选择到更加志趣相投的庾亮府中做幕僚。《晋书·庾亮传》称庾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庾亮出玄入儒,具有老庄的外在表现和儒家内涵。对此,王羲之真心追慕。他一方面修慕名士风范,常与至交好友登楼理咏、雅集清谈。另一方面在为人和为政上,王羲之恪守儒家倡导的君子之行,反对当时名士们推崇的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主张为官要务实、恤民。他曾和好友谢安共登冶城(今江苏南京附近),面对浩瀚的江水,王羲之对谢安说: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他认为当今局势紧张,人人应当尽心竭力,而虚幻的高论废弛政务,浮华的文字妨碍机要,不是当今所应当提倡的。王羲之在临川做太守期间,他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办事。当时,广东韶关一带百姓纷纷流亡,王羲之十分重视,主张废除苛律,清和为策。应桓温之请做护军将军后,他关心士卒疾苦,要求军营里要公役均平,对于军营中老弱多病或不能温饱者,都要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安置。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王羲之的真情真性真言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027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