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盘古”何以十秒预报全球七日天气

2024-05-17 17:31:19 128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华为“盘古”何以十秒预报全球七日天气

天气预报是研究大气系统演变的重要科学手段,同时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巨大。在世界范围内,天气预报所贡献的经济效益高达1620亿美元,至少占全球GDP的0.185%。在中国,约40%的GDP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天气预报的作用更为突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挑战。普及早期预警机制,不仅每年可避免高达13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更能拯救无数生命。

传统天气预报的历史、原理和瓶颈

数值天气预报理论源于上世纪初。1904年,挪威科学家Bjerknes便提出通过数学物理方程来预测天气,但因算力不足难以实践。1922年,英国气象学家Richardson动员大量人力,历经6周,以手工纸笔的方式完成了首次6h预报。1950年,美国气象学家Charney首次利用电子计算机,花费24h便完成了24h的预报,在气象学界引起巨大轰动。随着计算机性能提升,数值天气预报逐步成熟,预报时长延长至57天,分辨率也从数百公里精细至几公里。

数值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在于,首先将雷达、卫星等观测资料,形成网格化的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气象变量,并通过求解大气动力学方程模拟其未来演变。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不断完善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系统,力求更准确地描述大气的变化动态。

近年来,数值预报方法在精度和速度上遭遇瓶颈。精度提升缓慢,时效性平均每十年才提升一天。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据显示,20122022年间,多个气象要素的37天预报误差减少不到5%,原因是偏微分方程的误差累积和观测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性。同时,天气预报对计算资源的消耗巨大,需要超级计算机持续不断地运算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许多欠发达国家难以建立自己的数值预报系统。

人工智能大模型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传统数值预报面临挑战时,人们好奇人工智能能否用于天气预报,并超越传统方法?2023年7月,我国科研团队给出了积极回应。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田奇团队开展的盘古气象大模型项目,采用适配地球坐标的三维神经网络与层次化时域聚合策略,实现了精准的全球中期气象预报。经过全球天气再分析数据训练,该模型能准确预报7天内多层气象要素等,相比全球领先的ECMWF系统,预报时效提高约0.6天,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误差降低25%。该模型仅需10秒即可完成全球7天预报,计算速度提升万倍以上。这一成果入选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可用于全球中期气象预报的盘古气象大模型,不仅首次超越了传统数值预报的精度,还在台风路径预报上表现卓越。盘古气象大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不同于传统数值预报:不依赖于大气动力学方程,而是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将历史上的气象数据作为训练资料,对神经网络进行调优。田奇团队率先意识到这类方法的巨大潜力,构建了适用于全球高分辨率中长期天气预报的三维神经网络大模型。该模型应用三维transformer网络架构,采用经典的编码器解码器设计模式,并引入地球位置先验和层次化时域聚合策略,有效地提升了训练效率,降低了推理功耗。

团队用19792017年全球再分析数据训练盘古气象模型,并在2018年数据上进行了详尽的测试。整个训练过程在192块GPU上耗时约两个月,训练资料超60TB。实验结果显示,盘古在数值天气预报领域展现出惊人的性能,当以再分析数据作为输入时,其精度甚至超越了公认最精确的传统数值预报模型,即欧洲气象中心的集成预报系统(IFS)。它仅需10秒即可完成全球7天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推理速度提升了万倍以上,而计算功耗则降低了十万倍以上。盘古气象大模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华为“盘古”何以十秒预报全球七日天气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05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