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闽水寄深情千年建州正重光(1)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成为厦门推动特区发展的根本遵循;在宁德创造性地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诸多理念、观点和方法;在福州大力倡导“马上就办”,推行“四个万家”,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困难;在省委省政府倡导以持续之功,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省建设,使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重要意义。x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把学习宣传贯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悟、整体贯彻落实,切实把精神滋养、理论感悟转化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城市品牌的具体实践。
一、强化思想,树立意识,以更高的站位加强党的领导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在宁德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党的建设是关系成败、关系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关键,一定要紧紧围绕和依靠党的领导,推动更好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工作的思考,要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更高的站位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双带双创”机制,深化全国电教发源地、“政协功能型党支部”、党建带团建队建等x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加快构建党建联合体,筑牢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开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在行动中做表率,在“快”“优”“实”上下功夫,做到重心下沉、服务下沉,主动靠前、跟进服务,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全面提升服务效率,让政务服务更优、营商环境更好。要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把实践锻炼作为重要途径,适应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新要求,深入学习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等新知识新技能,加强专业训练,持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争做自身岗位的行家里手。
二、精准施策,合力攻坚,以更实的落点推动改革创新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福建人民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丰硕的成果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将始终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南平市委改革部署,积极融入南平“3+4+5”重点产业集群和“五个一”生态产业体系,举全市之力“做靓一座城、做强一根竹、做大一瓶酒、做优一片叶、做好物流一张网”,以改革创新之力推动x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要以昂扬的斗志抓好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重大项目、“一把手”招商、征地拆迁三大攻坚行动,深化“4+12”专班推进机制和“三化运作、挂图作战、四单管理”闭环落实机制,围绕“两新一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补链强链延链、优化发展环境、补齐民生短板、推动绿色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以创新的方式驱动改革发展。聚焦绿色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上睿竹工机械、大庄竹业新型材研发,打造竹木行业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完善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科技服务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奖补政策体系,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以优质的服务创一流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窗口“应入尽入”,杜绝“体外循环”。用好“掌上南平”“e政务”服务平台,推进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造“便利x”。
三、挖掘特色,融入大局,以更大的力度打造理学名城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这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提供了遵循。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朱子文化、北苑贡茶文化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两个结合”和“双创”战略,汲取厚重历史文化的精髓,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以产城融合为引领,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文物保护事业共荣共盛,引领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名城。加快环溪精舍、朱子家祠等一批理学文化建筑的保护、修复、复建力度,推进“朱子理学特色文化街区”项目建设,建设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深化拓展朱子文化“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项工程,全力打造x朱子文化品牌。以打造中华茶文化圣地为目标,从遗址活化、讲好历史、振兴茶业、茶旅融合、对外交流等方面,着手实施“1+5”北苑复兴行动计划,发挥北苑文化优势,讲好北苑历史文化故事。围绕全域生态旅游,创新“+旅游”新业态,谋划建设酒博馆,推进北苑御焙遗址省级考古公园等项目建设,实施“建州美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积极开发酒旅、茶旅、食旅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推动酒旅、茶旅、食旅融合发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x市将坚持“建”字当头,围绕“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城市品牌打造,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凝聚干劲,把“福”继续“建”大“建”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凝思想聚合力谋发展促提升(2)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这片充满激情的开放热土上工作17年半的宝贵经历多角度客观记述出来,通过研读,进一步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
持续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持续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强国”等平台,运用研讨式、互动式、调研式、自学式等方式方法,把学习贯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等重点内容学习研讨工作相结合起来,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部署要求,坚持学在前、走在前、作表率。同时,围绕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市委、市政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三大攻坚行动”和区委“12335”行动、“10+6”重点工作,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这句话提醒着我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的“火车头”作用,通过科级干部包村蹲点,提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举措,进一步规范开展党组织活动,强化党员意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积极鼓励村集体及党员干部带头成立合作社,通过党员引领,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围绕“一村一品”,汇聚生产力量,合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党建指导员制度优势,坚持“党建+”模式,做好华泰木竹有限公司(非公企业)党支部示范点建设,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抓党建促生产,实现企业党建效益双丰收”的良好发展模式。
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生活时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的重要理念,积极探索“近邻党建”模式,探索乡镇近邻党建工作新思路。x镇安科村、蔡源村因“6.18”特大洪灾整村搬迁,集中安置于浪石村福源小区,计划成立福源小区管委会,安科、蔡源和浪石三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治理合力。通过组织引领、党员示范、邻里参与,综合管理,打造一个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小区,利用地域相近优势,组织三个党支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推行议事协调机制,建强近邻党建专职工作队,落实责任清单、协调解决难点问题。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禀赋。持续用好“x百忍堂”“应氏状元祠”“屏山书院”、江汜“古村落”、杜溪“千年古樟”、陈坍“千年古刹报国寺”等现有资源,不断助力x镇旅游业发展。积极与闽旅、光大等大型旅行社联系对接,开展x“一日游”,借助x的特色文化优势,巧打文化品牌、美食品牌、旅游品牌等“三张名片”,年旅游接待量超6000人次,增收达50余万元。x镇将继续深挖整合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依托“探访古镇”“品尝美食”“重温红色历史”这三个主题,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转化为乡村旅游的内涵动力,逐渐形成具有x古镇历史特色和农业特色的休闲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x现代特色产业、餐饮商贸、招商引资等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