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钱理群老师、陈平原老师和夏晓虹老师,亲爱的各位年轻朋友,各位老师和同学:
大家好!我首先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对“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特别感谢钱老师、陈老师和夏老师亲临大会,他们作为前辈学者前来表达对青年一代的厚望,这是一种无比珍贵和重要的情感!感谢各位青年学者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参加这场青年的学术盛会!同时感谢首都师范大学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所做的贡献和努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从1979年成立至今,已走过45个年头。现代文学研究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青年学者的成长。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青年学者不断涌现,这是学会及现代文学研究充满生机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王瑶、李何林、唐弢等是一棵棵大树,正是在这些大树下面,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得以茁壮成长。现代文学研究会曾分别在1985年、1988年在北京举办过第一、第二届“创新座谈会”,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根据钱理群先生的提议,将“创新座谈会”改为“青年研讨会”,2005年、2009年分别在聊城和武夷山举办了两次青年学者研讨会。从2009年到2024年,已经过去15年了,因为种种原因,青年研讨会中断了一段时间。今天我们聚会在此,已然发现当年参加青年研讨会的许多朋友现在都是学界的中坚了。今天几代人聚集在此,我想大家都充满了感慨!我借今天这个机会,谈几点感受。
一、青年学者的压力与创新
压力从来都是存在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压力。任何时代,这种压力相对来说都会更多地落在年轻人身上,大家必须写文章,还要讲究发表文章的级别,必须报课题、拿项目,还要面临“非博即转”“非升即走”等前所未有的压力。“项目化生存”是谁都不愿意的事情,但是今天大家都无可奈何地在项目中生存,谁也无法清高,谁也无法摆脱。我们总是说,大学及社会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实际上那不是我们个人能轻易左右的事情。突破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创新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是一个拥有3000多名会员的大会,创新不是一拥而上,不是说今天你创作一个《北风那个吹》,明天我就创作一个《雪花那个飘》,后天他又创作一个《雪花那个飘飘》,这不叫创新!创新需要坚守,需要平和的心态。我记得2009年在武夷山参加的青年研讨会上,我在发言中讲了一个词叫“慵懒”,当时大家反响较大。
有一次我在青岛大学讲“创意与文化”。一位接送我的司机对我说:“刘老师,今天我听了你的课很有感触。我开了几十年的车,我给你提供一个材料。”当年奥迪车型更新换代,交给一个意大利设计师来完成,这个设计师领到任务后没有说不得了了,天降大任了,要赶紧组织团队,赶紧搜集材料,赶紧筹集资金。相反,他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天天坐在马路旁边喝咖啡、喝啤酒,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终于有一天,一位丰腴肥臀的女郎飘然而过,于是那款尾部圆润的奥迪经典车型由此诞生!这位设计师在生活中寻找到了灵感、得到了顿悟!
“慵懒”这个道理谁都懂,尤其是今天谈“慵懒”何其容易,简直是奢侈!北师大不久前召开了一个“创意写作”的会,我在发言中讲,我就不相信莫言此前的写作不是“创意”的,今天才是“创意”的。“创意”的关键不是命名,“创意”的关键在于写作成功与否,在于有没有人喜欢看你的作品。现在人工智能对整个人类都构成了巨大冲击,岂止是文学。但是一个简单道理,人工智能不是智能人工,人工智能的根本是人的智慧,是人的思想,是人的创造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拥抱传统,再铸辉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9713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