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帅”如何驭“老将”
领导干部提拔或调动后,就会面对新帅如何统领老将的问题。如果老将倚老卖老、居功而骄,对新帅不敬、不服、不从、不睦、不配合,那么不仅会损害新帅的个人威,而且会极大地破坏单位的管理秩序,阻碍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新帅必须采取恰当的统领策略,尽快取得老将的敬服,从而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完成领导使命,推动单位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将心比心,容之以情
老将一般掌管某个部门时间较长,业务熟,根底深,大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具有与新帅叫板甚至分庭抗礼的资本。新帅对其表现出的某种轻慢心理和行为即使心有不快,一定时期内和特定条件下也无可奈何,只能视若无睹,必须忍得下。因此,新帅面对老将,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豁达。要大肚能容,重大局,重根本,不要斤斤计较老将对自己的态度,不能意气用事,与老将在面子问题上争高论低。不与下属一般见识,是一个上级领导应该具有的质和胸怀。新帅如果对老将某些不敬、不服的举动耿耿于怀,总想还之以颜色,让其吃点苦头,实质上是被老将所调动,不仅会被别人看低,而且是把自己摆在了与下级相同的位置上,是行为失当和举止失态。
二是要有点“钝感力”。作为新帅,固然要敏锐甚或敏感,要明察秋毫,对别人尤其是老将的反应要心知肚明,但不能一触即跳、拂即怒,而要“木”一点、“呆”一点,不要怒发冲冠,不能气急败坏,而要“呆若木鸡”。老将有时刺激新帅,不过是想看看其底牌,新帅反应越快,他心中越有底;新帅不动声色,他反而会心里惴惴,自动收敛。
三是要有退让的高风。新帅要令老将服,既需要理由,也需要时间。人都有不服管的心理,老将是难以接受他不认可、不适应的人来管他。如果新帅在实际工作中做得足够好,相处时间长了,相互之间有了情谊,老将自然会把新帅当统帅来看。当老将对新帅有抵触情绪甚至主动挑衅时,新帅应避其锋芒,主动让一让,以高姿态来感化老将,纠正其无理和无礼行为,尽量不激化矛盾,留待以后从容地缓和矛盾,融洽关系。这一点,蔺相如避让廉颇、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是很值得借鉴的。
二、确立愿景,统之以道
古人有言,“道不同,不相与谋”。“得道助,失道寡助”。所谓道,要言之就是新帅关于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及其正确性,正义性和正当性。新帅只有发展思路清晰、正确、科学、可行,才能够对老将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占据思想和道义制高点,达到居高临下、顺势而为的统领效果。
一是要出于心。有了心,新帅所提出的任何规划和设想,无论是否高明、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无论老将是否完全赞同,都只能在规划和设想的具体细节上以辩驳,而无法非难和质疑新帅的动机和人格。即使新帅所提出的规划和设想受到很大程度的质疑和否定,也只能在具体问题上进行修正和完善,而动摇不了新帅的领导正当性和领导地位。反之,如果新帅所提出的某种规划和设想被认定有私心,那么新帅的领导正当性就会丧失,一旦老将借机发难,新帅的领导基础就会一触即溃。
二是要有远见卓识。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新帅要想让老将服从自己,虽然不能处处高人一筹,但事关单位发展愿景的见解必须有独到之处、过人之处,能显示出自己的前瞻力、决断力、拓展力,令老将心有所动、行有所趋。
三是要寻求交叉共识。关于发展愿景,新帅会有一套规划,老将作为中坚力量和元老,自然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而其他干部群也都会有各自强烈的期待。这些想法和愿望既有相同之处,有不同甚至严重冲突之处,其中不仅涉及是非和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还涉及利益分配的寡和感情倾向问题,很难让所有人在所有问题上都达成一致。新帅作为统筹者,要把自己所想、老将所想、其他干部群所想归纳分类,在重大问题上寻求最大认同的约数,抓住根本,敢于坚持自己能够明确判断、数人较为认同的问题,求其共同点作为决策依据和决策目标。在这个求同存异的博弈过程中,新帅既要虚心采纳老将的真知灼见和合理化建议,甚至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做出某些妥协,又要敢于抵御老将的某些非正常、非正当的施压;对于大数群的意愿和意见既要认真听取、充分尊重和吸纳,也要对那些不够合理、不够理性的想法以说服和引导,不能对那些明显落伍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为过于迁就。对于意见分歧,有两个处置策略:一是面对自身与老将的分歧,可寻求自己与群的认识共同点来对老将以制约和说服;二是面对自身与群的某些认识差异,可寻求自己与老将的认识共同点,借重老将的影响来做群的工作,从而使自己的一些正确主张能够得到最大数人的认同和支持。
三、展露长才,服之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