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是积累素材的原动力

2022-12-08 16:32:21 13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算法是积累的原动力

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每个环节都受心理机制的约束。

积累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写作的准备或前写作范畴,因而也受心理机制约束。心里机制若是对了,知识就能在时间的函数里日积月累,形成持续增量,若是错了,积累过程可能变成“”当头的乘法,无论怎样算,结果都是“”

笔者看来,心理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算法,首先会表现为人对事物价值的判断,进而形成一种应对态度、破解角度及方法策略。用瑞·达利欧(Rylio)的话来说,算法就是在连续性基础上运行的原则。

做任何事情,算法很重要,它影响人的认知及行为。所以,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才反复强调: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这是俞颖正的观点)。翻译过来就是,认准一件事后长期坚持做下去。我理解,在这个式里,算法决定了一个人愿不愿做一件事,并决定用什么态度应对。只有通过计算,洞见并笃了事情的巨大价值,人才会不厌其烦地重复去做,反之,则不会。

回到写作,很人之所以缺乏积累写作的原动力,归根结底就是算法出了问题,对平时枯燥的学习积累方法,感到不值、不、不想,认为太傻、太笨、不划算,懒得去做,不会长期做、重复做。

我觉得这是算法上的分野,我是个长期主义者,尚拙崇勤,故而反对临时抱佛脚式的投机行为,我推崇长期主义,希望在日积月累中守正固本,调适心理、涵养才学。

长期主义的算法有六种:

算法一:池水经不住慢瓢舀

写作,永远是一门增量哲学。就像朱熹《观书有感》里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就是源源不断的增量,学习积累正是保持增量的不二法门。

任何一个水池,如果只知道从里面舀水,即便不考虑水分蒸发,不持续地往池里水,水迟早会被舀光。这就是池水经不住慢瓢舀的道理,也是我们字工作者引流写作活水核心算法

只有笃这种算法,人才会产生知识的恐慌感,进而诱发焦虑感,最终生出学习的紧迫感,自觉地强迫自己去学习充电,否则就会在混沌中放纵自己。这些年来,我正是在深深的恐慌心理驱使下,才逼迫自己读书(每年6本以上)、写日记、记笔记、建库。

正是基于对池水经不住慢瓢舀这个算法的理解和洞察,也正是有了这个算法的持,才源源不断地,保证我的写作之池里永远有水可舀。

算法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人脑并非电脑,不能完全刻录所有运行过的数据。它会忘记,会发生息衰减,时间一长,完整性、准确性都会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书籍这种媒体来传递思想的底层逻辑。

试想一下,倘若没有古人把思想写成字,那今天的流传下来的《易经》《论语》《道德经》将会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的。或许,《道德经》开篇极有可能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易经》就只剩54卦,《论语》也许不是2篇,而只剩8篇,甚至少了。

这就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是内容生产者的基本算法,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就连苏东坡这样天赋极高之人都感慨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诗》)什么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苏轼这样的大才子尚且担心记性不好,会遗忘,遑论普通人了?

日常积累已经成了写作的一种普适经验。我国元末明初的学家陶宗仪,平时很注意积累料。在晚年,他一面做着教官,一边参农活,即使在树下休息时他也不忘写作,想起什么,见到什么或听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来书写,回家后贮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器盅里。这样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下十几盅。后来,他把盅一个个打开,取出平时积累的树叶,一张张重新以修改整理,一共抄录成3卷,这就是积时成章的《辍耕录》。

看过《围城》的人也许还记得,国立三闾大学教授李梅亭就很会积累,他制作了两大箱卡片。小说这样这道:

李梅亭忙打开看里面东西有没有损失,大家替他高兴,也凑着看。箱子内部像口橱,一只只都是小抽屉,拉开抽屉;里面是排得整齐的白卡片,像图书馆的目录。他们失声奇怪,梅亭面有得色道:这是我的随身法宝。只要有它,中国书全烧完了,我还能照样在中国学系开课程。这些卡片照四角码排列,分姓名题目两种。鸿渐好奇,拉开一只抽屉,把卡片一拨,只见那张片子天头上红墨水横写着杜甫两字,下面紫墨水写的标题,标题以后,蓝墨水细字的正。鸿渐觉得梅亭的白眼睛在黑眼镜里注视着自己的表情,便说:精细极了!了不得。

这虽是小说,也代表了钱钟书先生的治学观点。这样的例子是很的,不一而足,道理只有一个:随时记录,以遗忘。如果谁漠视了这个算法,谁就会付处代价。

当然了,当今时代,所谓笔头,不代表一定是要用笔写,也不代表要写到笔记本上。我的理解,息时代,有序地收藏、存储、复制粘贴电子本,也算是动笔的范畴。毕竟时代不一样了,不能机械地理解。比如,笔者有阅读笔记本,同样也在电脑中建有电子资料库,手机里也有收藏夹,还通过发息的方式存储观点、词句。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算法”是积累素材的原动力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405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