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机关”的6条职场心经,参悟年!
“老机关”的6条职场心经,参悟年!
机关工作无小事,事事连着党委和政治。机关事情不好办,时时围着领导转。机关关系不好处,弄不好就要背包袱。可以说,党机关干部难,当一个优秀的机关干部真是难上难。“老机关”的成长经历就是从“菜鸟”到“达人”在质上的转变,是雏鹰换羽腾飞的真实写照。在此,我聚焦“做到”和“做好”两个方面,既辩证又统一,总结了年机关工作经历,与大家作个交流,不一定很恰当,算是“抛砖引玉”“班门弄斧”。
一、“老机关”既能记住领导的指示,又能做到兜不离本。记得在当县委办副主任的时候,一次县委书记叫我去他的办室,我就空着手去了。他说,“你通知个会……。”看到我瞪着俩眼在听,他说:“你也没带本,记一下。”我说:“没事,我记忆力好。”他说:“那你再通知几个会”,于是又一连安排了4个会。看到我懵圈了,他问我:“能记得住吗?”就这样,我尴尬地从他的办桌上,拿过来备忘签和笔,逐个记了下来。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不带本进领导办室了。许机关干部不是没有能力质理解和把握党委领导的意图,而是缺乏处处留心,而处处留心的保证就是本和笔。
二、“老机关”既能“跟着感觉走”,又知道怎样“跟着感觉走”。这是一条人生法则,但你是否知道什么时候该“跟着感觉走”。这也是一条很模糊的忠告,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跟着感觉走”。看过《指环王——护戒使者》的人可能都还记得甘道夫的一句忠告:当你真正感到无路可走时,不妨跟着感觉走。机关工作中的有些事情也是这样,当你对某件事情或者某种行为把握不住“该不该干”的时候,不要盲目听从哪一个人的意见,这时不妨问问你的“感觉”,他会告诉你如何把握。我的一位朋友调到一个单位,别人都说这是一个好单位,他自己也这么认为。周围许关心他的人都劝他,该去好好感谢一下领导,但也有说不该去,并帮助他分析了许弊端。他一时陷入了迷茫。一次他约我商量,当听了他介绍的情况后,我也不知该如何把握,最后我提醒他,谁的意见也不要听,就凭你的感觉把握。事后他对我说,“感觉”这个东西还真管用。
三、“老机关”既能做好有先例的事,又能做好无先例的事。对经过的事情,或者自己能预测到的事情做到有备无患,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但对没有经验,或者没有先例的事情也能做到有备无患,那只有优秀的人能做到。一位国家元首准备就医疗卫生问题,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当他出现在人民面前时,他惊讶地发现,他的讲话稿已出现在电视的演讲词提示器上。如果不使用这种电视演讲词提示器,那么克林顿对这个重要问题所作的呼吁,其影响肯定就会大打折扣。为元首想得如此周到的是一位助理,他不仅随身带了克林顿总统演讲稿的一份复印件,而且还带了一个计算机软盘,在需要时,他直接把这张软盘插进了电视的演讲词提示器上。这样你就会知道元首为什么会非常赏识他的这位助理。
四、“老机关”既能积极完成工作,又会以拖延确保优质。这里我想提醒你一点:当领导让你把写好的料,上午9点送到他的办室时,你千万不要在9点前送到。有时一个小小的纰漏往往是在最后一分钟才被发现的。有一次,我准备呈一份料给领导,走到办室门口,看到还有两分钟的时间,就站在门口又仔细地翻了一遍,结果发现几个标题的字体不统一,最后,虽然料是按时送进去的,但心里感到很是踏实。有时,你按时送去后,即使出了差错,你可以找到安慰自己的理由,因为你已经尽力了。
五、“老机关”既能按政策开展工作,又能把现有政策用足。当你所反映的矛盾和问题,在有关政策中已经作出了回答,说明你离一个合格的机关干部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机关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对有些工作的改革创新问题,上级的政策已经带着创新的精神下来了,只要一丝不苟地落实好就能取得成效,但你还没有认真学习领会透,就急着提改进的办法或方案。这时,批评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有一次,跟随一位领导到下属机关调查了解情况,负责汇报的业务部门的领导把矛盾和问题讲了一大堆,自豪而急迫地等着领导给予答复,出入意料的是,我们的领导并没有答复,而是说你们先把上级的政策精神吃透了,尔后我再来听你们汇报。遇到这种情况,你说难受不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