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官”完胜“大领导”——一位城里大姐的座谈发言稿点评
经验交流会是党政机关常见的一种会议形式,主要内容是交流工作经验、推广成功做法。会上作交流发言的单位和干部,明面上是相互学习借鉴,暗地里也在较着劲——我要比别人讲得好出彩。
前不久,省领导参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回来传达会议精神的时候,讲了会上的一个花絮:
在这个会议上,一共有7名干部代表所在地方或单位作经验介绍,其中,有6名省级干部、名科级干部。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发言时获得掌声最最热烈的,偏偏是官最小的那一个。
这个干部是一位老大姐,名叫孙金娣,时任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在我国的领导干部序列中,街道书记与乡镇书记平级,几乎属于最低的一个层级,按照正国副国、正省副省、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这么一路排下来,可以说是“九品芝麻官”。
孙大姐的发言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用省领导的话来说,就是“妙语如珠,特别接地气,让听惯了官话套话的领导们耳目一新”。
百闻不如一见。省领导这样一说,顿时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赶紧找来全套的会议发言料,认真学习了一番。
看完孙大姐的发言稿,我感到其中确实有很可圈可点之处,突出地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讲故事不讲道理。道理往往从上面来,讲道理是领导们的强项。面对一群职务远远高过自己的大领导,孙大姐扬长避短,把讲故事作为“独门武器”,一上台就讲了一个故事。她说:
2年6月5日,区委安排我担任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报到的第一天,就有2个老百姓,拉着横幅、喊着喇叭,把区政府堵了起来,这件事让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这个小故事,可以说是欲扬先抑,先从“反面教”说起,由“这么大规模的过激访,街道社区事先一点都不晓得”的问题,引出“如果再这样下去,党还要我们街道社区党组织干什么,还要我们街道社区书记干什么”的结论,创新党建工作、抓好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