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稿子两种准备:讲话稿与汇报稿的写法有何不同?
朋友们在为领导准备料的时候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稿子两种准备。因为有时,领导除了要在会议上讲话外,讲话内容还要提交汇报稿或者发布报告,所以在准备料时,同一个稿子既要有现场讲话版本又要有汇报稿版本。那么我们就以市级领导在全省会议中的讲话为例,聊一聊讲话稿的“说”法和汇报稿的“写”法有何不同。
.显著差异
汇报稿相对正式,“写”的时候遣词造句要合理凝练,数据准确详实,内容务必客观。讲话稿相对口语化一些,“说”的时候可以入一些主观的内容,也要考虑会议情境,达到一定表达效果。例如,在正式汇报稿中这么写“建立XX机制,从模式进一步升级为B模式”,在讲话稿中可以写成“建立XX机制,我市去年开始实施模式,今年进一步开展了XX工作,将模式深化为B模式”。
2.可以不“写”但有必要“说”
例如在汇报稿中“今年本市招引亿元以上项目XX个,特别是成功引进了投资X亿元的C项目”,因为在C项目引进过程中省领导给与了很大支持,所以在处理讲话稿版本时可以写成这样“今年全市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XX个,特别是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展开轮商谈,C项目顺利在我市落户”。
可以看出,汇报稿的内容可以专注结果,直接列出具体事项和数据即可,而讲话稿中的内容可以根据场合需要,穿插一些过程性描述,就是说,有了怎么样的过程之后才获得了某一个结果,特别是当讲话内容与现场参会的领导或者单位相关时,就可以适当展开一下。
进一步延伸开去,为了增强在会议现场的讲话效果,讲话稿中可以引入一些简短的案例,体现出某项工作的艰难、领导的关心支持、所获成绩的特殊意义等,从而获得肯定与支持,不过在汇报稿中,类似的案例较少出现。
当然,也有些案例可以同时出现在讲话稿和汇报稿中,个人经验来看,这类双重适用的案例往往带有明确的数据,例如“企业物流成本过高,例如本市企业每年运输用为X万元,占总成本的X%”就可以同时出现在讲话稿和汇报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