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领导会不厌其烦地推敲稿中的词语?
朋友们在写料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领导对你的稿子总体比较满意,没有提出大的修改意见,但会特别耗时的推敲个别词语,比如使用“很好”还是“较好”,用“任务收官”还是“任务圆满收官”。推敲词语看似任务量不大,但经历过的朋友会有深切体会,这项工作所耗的时间和精力丝毫不亚于写一个稿子。
、看似常用的词语却很难把握
难点就在于以实际工作去倒推和验证稿子中的词语。
写料时,有些词语会被反复使用,比如有力、有效、效果、成果、促进、推进、推动等高频词。有时,两个词语意思其实差不,感觉用哪一个都以了,但是,深入推敲下去,不同词语所呈现出的效果还是会存在差异。
例如,对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某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一般,用“质量不高”和“质量较低”都能表示出类似的意思。不过,进一步斟酌,“质量较低”让人感觉偏向表示不足大于成绩,而“质量不高”则让人觉得首先是成绩得到了认可,其次才是因为标准比较高,所以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
把词语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看:“质量较低”的提法会让人觉得工作没有做好,与基础期相比,没什么进步和改善,依然存在很问题,无形弱化甚至否定了工作付出;“质量不高”则体现出补足短板和取得成绩后,与高水平之间存在一些差距。
所以,朋友们在遣词造句时要谨慎,可以自己先行过一遍,当领导问你为什么选用某个词语或者某种表述时,你就能够快速拿出数据、摆出事实,既是支撑自己的稿,又能为领导提供有效的息。
另外,在选词以及和领导推敲词语的过程中,务必用数据、事实等通俗易懂的内容去说明,尽可能减少理论性以及逻辑思辨的内容。
2、“定性”表述要有“定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