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料才“吸引人”?
屈指一算,竟入写料队伍十年有余。当年毕业考上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第一堂受训课就是时任省委秘书长面赐笔杆子心得,算是料启蒙。后来在基层组织部门调研科工作,科长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算是沉浸式教育。没想到,打那开始,兜兜转转,始终与料有缘。
通常意义上的“料”是章的重要一分子,属于应用体,主要指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等。一说是单位里写料的,大家都心领神会。好的料就是好的章。那么,怎样的料才是吸引人的呢?
吸引人的料,在于精练、明快的风
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喜欢阳刚磅礴的章,掷地有声,清清楚楚。从司马迁到韩愈、苏东坡、柳宗元、范仲淹,到梁启超,再到毛泽东都是雄壮风一脉。
尤其喜欢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那是在高中课本里,年少时捧起新课本,无意翻到此页,大声诵读,不禁泪流满面。
后来工作中,看到《人民日报》任仲平的社论,亦是心潮澎湃,“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是援引毛泽东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字。
吸引人的料,在于严谨的逻辑
是什么、为什么、下一步做什么,扎扎实实写透彻写清楚。形象些说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命题。搞清楚要说的是什么才能把逻辑写清楚。
从机关到银行工作后,阴差阳错开始重新写料。银行的料以业务为内核,有幸在一个扎实友好的团队,从找错字开始到编简报,梳理业务逻辑,打牢了基本功。恰似武林的练功路子,始于挑水搬砖,十年才修得写报告。后来有幸到继续学习的平台,得高手指点,这是渊源,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