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关的新闻消息看料起草
新闻稿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人却对新闻稿的起草工作重视不够,一方面是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开篇即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接下来不知道怎么下笔;另一方面是觉得新闻消息篇幅小,内容较为单一,不值得在上面花太的心思,这都是错误的想法。新闻界的“普利策奖”含金量非常高,也诞生了很“高精尖”的新闻作品,虽然说机关的新闻消息有其固定的局限,但是从新闻消息入手确实很“大笔杆子”的必经之路。
“主任,最近听了一场市委办‘大笔杆子’的写作经验报告,真的是受益匪浅,尤其是从新闻编写的角度切入,是耳目一新。”
“那可是要好好学一学,新闻消息可不仅仅是小小的豆腐块,考验的的是在角度上、内容上、逻辑上。机关的新闻消息好写,因为涉及的内容大同小异;也不好写,因为大家觉得很难写出新的东西来,于是就随大流,不想再去深挖,而是简单的应付了事,从新闻息来看,会写大料的,不一定都会写新闻消息,但是会写写好新闻消息,却可以作为写大料的积累和锻炼。”
“真没想到新闻消息还有这么的讲究,之前我写的那些登报的章,还以为那样的水平就可以了呢。”
“你之前写的那些也不差,是事务型新闻,很人把机关的新闻消息满足于平白叙事,把料或者讲话的内容一精简,就成了一篇新闻消息,或者是在名报名刊上寻找相关类型的新闻息,照猫画虎,也会变成“行家里手”。这无可厚非。但学习别人的模式或者套路,就想把新闻消息写好,其实是一种偷懒的思想,新闻息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具有灵活、思想的体,要虽然相似,但是形式却可以变。只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如果所有的新闻都一样,那还有什么可读性呢?其实机关的新闻消息也可以有所作为,新闻息写作需要‘短平快’,也需要‘精细深’。”
“那应该如何把新闻消息写的让人眼前一亮呢?”
“机关里的新闻消息范围我就不说了,我主要说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在工作中提炼新闻亮点。机关的很活动在年初就有了大体的计划,而且在内容上政治是第一位,久而久之,大家对新闻消息就会“抄模板”,不考虑从新的角度去切入,但是在这样的框架内仍然可以“自由发挥”,即使是每年的“既定动作”,也可以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与不同的点。只要转换一下思路和视角,把活动进行分析,把料进行剖析,总是有不同的新鲜感。比如单位的读书日活动,相较于时间地点事件,就可以从“学以增知、学以致用、学以修身”三个点切入,既写了事件,还能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