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饭局,看懂了再参!
饭局,是人们重要的共活动场所。在不少人印象中,官员尤好饭局。有调查显示,部分官员七成时间都在吃喝。只要你身在官场,就不能不深陷“局”中。有人在感受权力带来的快感,有人在碰杯和斗酒中感到无穷的乐趣,的人在抱怨饭局太,应付不过来,却又不得不应付。那官场饭局到底有何学问?
谁请客不重要,谁被请重要
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中国的饭局菜虽然一定丰盛,但“局”重要:吃饭事小,出局事大。一个完美的中国式饭局,设局人、局精、局托儿、陪客、花瓶角色一个都不能少。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有称兄道弟,有采阴补阳,有大哥的女人和新盟的生面孔,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真心话与大冒险。
饭局在中国,也是社会身份认同体系。看一个人常混迹于何类饭局,便可洞悉其兴趣、财富、身份、地位。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化滋味。能参一定分量的饭局,意味着一种资格。意义越是重要的饭局,自然越封闭,级别越高的人才有资格参。
原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就和商人吉立昌特别“投缘”,经常在一起吃饭。一次,倪发科应吉立昌的邀请,去吉家吃羊肉饺子。吃完饭后,倪发科顺手挑了吉立昌3块较大的玉石籽料带回家。官员老是跑到商人家里吃饭,这种官商关系自然是很不正常,如“大师”王林家就经常举办官员盛宴。
2
到场顺序和饭局座次:权力大小的反映
官员迟到,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是官员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看似无意实则是摆官谱。到场先后是权力大小的反映。官员迟到是一种常态,科长迟到几分钟,而局长迟到半个小时,权力越大的官迟到的时间也就越久。官员迟到表面无意实则有意,是在摆官谱,所谓官谱、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场、派头。官场中人的普遍看法是:做官就应当有官谱、官派,不然算什么官?所以,一旦为官,便要摆谱、摆派。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两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若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为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