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被边缘化,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被边缘化、被孤立,就像遭遇了“冷暴力”。
你别以为,这是事少钱离家近的“好事”,别被“拿着工资不干活,爽”这样的言论冲昏了头。
被边缘化,意味着你没价值,不再重要,还得厚着脸皮、装着云淡风轻来上班。
很事,能规避就不要让它发生,因为补救的成本远高于预防。
这篇章,可以供大家参考,以下为全:
你是如何被边缘化的
、能力不足
做个表格,数据串行,领导还得亲自校对;
给领导报名参会,写错领导名字和职务;
与外单位对接,说错政策,连累一帮人做补救;
写个料,逻辑不顺、语言不通、东拼西凑,最后浪了时间,别人还得重新写;
……
这样的人,领导怎敢委以重任?只好让他做些跑腿打杂、没有含金量的活。
如果你也经常打杂,先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行?而不是抱怨领导不重视你。
2、人品差、口碑差
被一个人孤立,可能是对方有问题,被一群人疏远,那是自己的问题。
我有个同事,工作能力很强,却总在有意无意中得罪人。
比如,说话做事不顾场合、不考虑他人感受。
当别人受到批评、挫折,他会说风凉话讽刺,完了还顺带一句:我这人说话直,你别介意。
背后爱传闲话,议论领导同事。
我曾见他好几次在食堂等场合,大肆揣摩一把手的升迁提拔和心理状态。
还有斤斤计较,一点亏不吃。
推活、推责任,撇得干干净净,太过精明算计,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人,敬而远之。
刚开始,同批考进来几个人还和他一起玩,后来渐渐疏远他,有什么活动故意不叫他,工作上能不接触就不接触,敏感话题是不敢和他说。
不知他自己是什么感受,从旁观者看,他挺可悲的。
3、看破一切,无欲无求
这在基层年龄稍大的群体中,比较见。
职级并行前,早早看到天花板,知道再怎么努力,到退休顶混个副科。
于是把重心转向家庭,工作得过且过、能推就推,领导但凡给派点活,便拿“你也提拔不了我”说事,搞得双方尴尬。
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爱来不来,工作没你的份,好事自然也没有。
4、双向选择
没有谁,愿意被边缘化,也没有谁,一开始就主动选择边缘化。
都是日子久了,主客观因一起促成的。
年轻人刚来时,热情十足、充满干劲,后来逐渐发现一些职场明规则、潜规则。
适应能力强的人,迅速调整状态,融入环境;个性强烈的,不愿被改变,变得格格不入。
运气不好,遇上小人领导,被穿小鞋不说,他还鼓动同事疏远孤立你,被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