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把料写好但真没那么容易
没有真正从事政研工作的朋友可能并不认为料有难写,觉得就是思考思考就好了,而且,那些开发布的领导讲话呀、政府报告呀,好像也没有很复杂。
其实,在从事政研工作之前,我也有类似想法。千篇一律都规定套路,用的话差不,用的词差不,就是一些具体事情以及数字等变一变而已,肯定比不如论难写。
真正从事这个工作后,才发现写料真的难,其难主要不在于字本身,而是太因会影响你的字,甚至你作为执笔人不能决定某一词句,说劳心劳力一点不过分。
、领导和部门的意见都会影响你
前面说过,写料需要向各部门讨取。部门在提供的时候也会向你提一些意见,比如他们领导说了,千万不能这么这么写或者一定要写出什么什么。
政研同志在写稿过程中,肯定要去考虑这些意见。一方面,出于对部门的尊重与理解。部门面临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绩,他们自己最了解,既然提出来了,肯定有其考虑。另一方面,这个料最终通过领导讲话或者汇报的形式开展示出来,一旦内容表述不准确会给部门后续的工作不利影响。
比如,有的部门工作成绩不好,但这种不好并非工作态度和能力问题,而是源于体制不顺,所以希望你能淡化一下问题,提一些原因。但是呢,领导又强调说一定要你写问题,提出下步该怎么做。面对这一矛盾,一般我们在写第一稿的时候,也会给部门解释领导大概意图,并且也吸收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的内容写出来后,会先让部门看一看,这样的表述行不行,确定之后才会组成初稿给领导审阅。如果领导没有意见,那就算过了,如果还要求写,那么我们也会和部门进一步沟通沟通。
比如,有的部门成绩挺显著,觉得料中仅仅给他们三四句话的展示空间太小,不够体现他们的成绩。所以,部门的工作人员会特意转达他们领导的意思,“我们这么的成绩,写一点,不要删的只剩一点,搞得别人都不知道了”,所以,我们肯定会相应增一些篇幅,甚至写一个段落。但是,领导在审核的时候,可能会觉太了,“其他也有做的好的部门,都要增内容,那就没法写了”,于是我们按照要求又精简了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一般也就不会主动告诉部门了,开会的时候拿到会议料或者听领导讲话他们自然会知道。如果部门的人来问相关情况,我们也只能遗憾的告诉他,领导定的。
所以,在写稿子的时候,我们个人的自由裁量权其实是比较小的,光吸收意见和解释原因就会牵扯很的精力。
2、字斟酌超乎寻常
由于稿的内容需要平衡部门和领导的意见,这就凸显了遣词造句的困难,有时甚至为了斟酌一个词而花半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