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财政政策选择

2022-12-08 17:20:11 130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财政政策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大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和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产业新优势和经济增长新动力。

培育发展新动能面临的挑战

基于需求变动的发展动能后劲不足。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生动能。长期以来,在“三驾马车”主导的需求管理范式下,我国形成了由高投资、高外向度和消支撑的需求侧动能体系。近年来,随着投资边际效益递减、外部需求动力收缩、供需严重不匹配等结构性矛盾的凸显,以“大投大放”式投资、“大进大出”式出口和中低端消为代表的传统外延式需求动能发展后劲不足。从表征来看,虽然当前消占GP的比重有所提升,但总体上我国需求结构仍然由高投资主导。在粗放式强投资刺激政策被抑制、供给管理范式凸显的现实约束下,我国经济发展应方发力强化开放带动,措并举提升投资质效,管齐下激发消新需求,通过优化内外拉力,速培育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新体系。

基于要供给的发展动能约束凸显。生产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能。长期以来,在高投资主导的总量扩增发展模式下,我国依靠劳动力、资本、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的扩张性投入,支撑着GP的快速增长,以低技术为特征的要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动能。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到来、资源环境“紧”约束凸显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刚性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成本优势趋于式,经济发展对要动能由“量的依赖”转向“质的提升”,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高端人力资本等新要为代表的内涵式要供给,正成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力量。

基于产业供给的发展动能亟待升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供给端动能。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偏重、产业链条较短、价值链层次偏低,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不发达,与国际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相比,新旧动能转换相对滞后。突出表现为:传统产业“智慧化”深度不足,基础产品、高耗能产品和普通产品产出高,高端产品比重明显偏低;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智慧产业化”速度迟缓,龙头企业匮乏;产业体系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模式粘合不力,产业跨界融合力度偏弱;品牌建设投入不足,高端品牌“凤毛麟角”。在新常态下,我国应当做好去过剩产能与补产能短板的双重任务,以“四新”促“四化”,力促供给侧结构动能优化升级。

基于制度供给的发展动能迫需改革。制度是经济发展的规则动能。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改革,释放了长期被计划经济体制所“捆绑”的生产力,促成了我国经济近4年的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的制度改革,廓清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基本路径。其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确立约束政府“攫取之手”的限权规则体系,以市场失灵为指向,确立规范政府“扶助之手”的授权规则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当前制度层面动能转换的重头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心得体会】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财政政策选择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814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