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三面鼓”做新时代艺兵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给广大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青年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寄语,擂响“定音”鼓、“战地”鼓、“欢乐”鼓,做一名新时代“艺兵”,在百舸争流的新时代,纵情高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擂响“定音鼓”,以“苟利国家生死以”之赤心,唱响“忠诚”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牢[repy]3[/repy]
记,坚定理想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一辈子、守一辈子。”心中有仰,脚下就有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年干部要始终唱响忠诚这个主旋律,践行“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让理想念触及灵魂、洗礼精神,打好念之铁,炼出意志之钢,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定党的仰、执行党的决定、践行党的宗旨,做到言行一致、心口如一,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擂响“战地鼓”,以“不破楼兰终不还”之气魄,唱响“斗争”奔放曲。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开展各种斗争实践的“精神刀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能存在任何回避矛盾的麻痹思想和害怕斗争的怯懦行为。青年干部要以“敢于斗争”为动力,心怀“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吹响斗争“冲锋”,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艰险面前不退缩、重任面前不懈怠,敢啃“硬骨头”。要立足岗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乘风破浪、踏浪前行,不断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新功、立新业。
擂响“欢乐鼓”,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之温情,唱响“为民”奉献曲。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的全部使命和责任始终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青年干部就是要以“人民至上”为准绳,将人民情怀内化于心,为人民放歌。要深入群,把心、情、思沉到一线,同群融为一体,了解群的辛勤劳动、感知群的喜怒哀乐。始终想群之所想、急群之所急、解群之所困,为群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特别要经常深入到困难大、生活艰苦、群意见、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关心群疾苦,倾听群呼声。诚心诚意为群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群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的实惠。
让大美乡村有“艺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广大艺工作者要增强化自觉、坚定化自,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化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而乡村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没有乡村艺的振兴,乡村振兴就无处谈起。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坚定正确的化发展方向,让大美乡村有“艺范”。
弘扬优良传统,扎牢乡村艺“根基”。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村庄历史都非常悠久,有一定的优良传统化基础。为此,要深挖村史,可通过挖掘古树、古建筑等硬件依托,结合传奇故事,赋予爱国主义、孝老爱亲等精神实质,形成独有的乡村化特色。通过活化乡村化,挖掘传统化资源价值,开展丰富的艺活动,筑牢化之魂,推动乡村艺可持续发展。要以化底气带动经济发展,尊重不同地域的化差异,注重乡村化的融合与形成,借助新型化创意、科技手段、市场化发展机制,打破乡村艺发展的“瓶颈”,全面发展乡村特色化经济,推动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丰富乡村艺“枝叶”。当前,有不少乡村在化建设上盲目跟风、项目雷同,热衷“人造景观”,同样的“农家菜+农家院”的模式,甚至有的忽视风土人情,直接让商家来经营,商业气息浓厚,失去了乡村原有的质朴和淳朴的民风,失去了应有的“味道”。为此,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紧扣“乡村”二字上做章,大力开展精神明建设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利用乡村的“景”和“魂”,留住美丽乡愁。要以科学规划为抓手,借助“最美家庭”“星级明户”评选等活动,让乡村化建设服务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带动乡村艺向高层次升级,与生态宜居、美丽绿色的乡村环境相得益彰,让乡村特色艺枝繁叶茂。
坚持创新发展,结出乡村艺“硕果”。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在当前的农村里,有的地方“摸着石头过河”,看到其它农村干得风生水起,就会按下“复制键”,千篇一律的建设风格、一成不变的特色小吃、亘古不变的低端民俗,让乡村化品牌的创新无从体现。为此,要在注重传统化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乡村艺的融入和创新发展。要按照农业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乡村艺特色。要以农造景、以景带游、以游促收的发展理念,拓展乡村特色艺外延,不断增农民的经济收入,让乡村艺结出共同富裕的累累硕果来。
以“”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广大艺工作者要增强化自觉、坚定化自,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化强国建设。民族要振兴,化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艺工作者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广大艺工作者以“”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道指明了行动方向。
当好“者”。古人云,“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艺的历史方位,广大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当好弘扬伟大旗帜、高擎复兴使命的“者”,以立心、以铸魂、以弘道,把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广大艺工作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
站好“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一部人民的史诗。茅盾说,“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广大艺工作者将论写在祖国广袤大地,要站好艺的人民立场、扎根深厚的人民土壤、把好兴的人民方向。如此,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艺创造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涵养“义”。立之道,惟字与义。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角。广大艺工作者发扬中国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艺创作之中,把筋骨、道德、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倡导健康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充盈起来。
铸就“魂”。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以高尚的操守和质兼美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现实中,不凡少数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严重影响了艺的社会性、原则性和引导性。筑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魂精神,歌颂真善美、针砭假丑恶,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注入化自。
用“化自”浇灌中国艺“百花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广大艺工作者要增强化自觉、坚定化自,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化强国建设。作为世界四大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化灿烂,上下五千年辉煌明为广大艺工作者成长和创作提供了肥沃土壤。广大艺工作者尤其是艺领域党员干部要坚定化自,积极投身中国特色艺创作实践,努力呈现优秀艺作品,为中国艺“百花园”增色天香。
在“植根人民”中寻找化自,让艺创作“贴近群”。“只要深入了基层,和灵感就会汩汩而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生活来自老百姓。所以,要想创造出人民喜爱、有受市场的优秀艺作品,就必须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向梅、陈强等主演电影《红色娘子军》曾创造了总观影人数6亿人次的历史记录,而为了演好这部作品,演员们要到基层去体验生活,演工农兵就要到工农兵身边去看,还要和他们一起生产、工作、训练,以做到“演什么像什么。”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学作品、绘画作品等的创作,都需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人民群中获取创作灵感和化自,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味道和嚼劲,才会获得群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