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丨“首先、其次”后面,可不能接“第三、第四”
我们写章,为使层次清晰,方便阅读,使用序次语是常事。出版物尤其是报纸、期刊用序次语很,如“一是,二是,三是……”“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几套序次语频频出现。然而,必须说明的是,序次语及其后的标点符使用规则相当复杂,当前的使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混乱。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以例说明。
一、序次语要配套使用
我们首先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第一,他们的游戏规则是有效的;二,他们有基督教化背景。
(毕飞宇著《推拿》)
(2)首先,要以互联网思维求观念之变。……其次,要以技术先行求平台之变。……第三,要以制度创新求模式之变。……第四,要以管理革新求效率之变。……
(《中国记者》28年第2期)
(3)首先,积分落户主要解决的是有能力、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就业生活的人员落户问题……。其次,积分落户通过单位统一注册……。第三,积分落户涉及全体在京常住外来人口切身利益……。
(《北京晚报》28年4月日)
(4)首先,从时间上看,江南的诗性化精神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成的,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结构和生活形态。……其次,从空间上看,江南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诗性城市化。……再次,以观叙事的角度看,江南的诗性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中,体现在一粥一饭、一菜一汤中。……
(《解放日报》22年月7日)
据康桥、金婕所著《标点符规范使用手册》所载,序次语的使用是配套的,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或者“第一”“第二”“第三”,或者“其一”“其二”“其三”等。
我们以此来分析上述例子的乱套情况。
例()中,“第一”与“二”不配套。“第一,第二,第三……”是一套序次语,“一、二、三……”是另一套。两套序次语混用,读起来不顺,看起来也别扭,不合规范。
例(2)(3)中的“首先,其次”之后用“第三”或“第三”“第四”,都不配套。“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是一套序次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是另一套。两套不同的序次语混杂在一起用,与例()一样犯了乱套错误。
关于“再次”的用法,要特别说明。尽管许汉语语法著作和出版物中,都在“其次”之后表示第三层意思时用了“再次”,比如例(4),但在次全国性出版物编校质量抽查中,笔者遇到的几位质检委员会专家委员都对“再次”的用法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们的根据就是辞书上的注释。第版和最新版(第2版)《新华字典》对“再”注释的第一个义项均为“两次,第二次”,第二个义项均为“第二次出现”。第6版《辞海》对“再”注释的第一个义项是“第二次;两次”(最新的第7版《辞海》的标注亦如此)。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次”标注的第一个义项是“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他第一个发言,~就轮到了我”,对“再次”标注的义项是“第二次;又一次”。
根据《新华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三部常用且权威的工具书的标注来看,“再次”明显地指“第二次”或“两次”,没有表示第三层的意思。“其次”也是指“第二次”。这样,“其次”与“再次”连用,都是表示“第二次”之义,岂不语义重复?几位专家委员提出将“再次”改为“再其次”,避语义重复,字使用也为合理。
在报纸编校质量抽查的几次大组讨论中,由于几位专家的坚持,都把一些报纸用的“再次”改为了“再其次”。这一改法,有的人接受,有的不接受。现在出版的报纸上有的已用了“首先,其次,再其次,最后”;有的出版物为了避用“再次”或“再其次”,干脆在“其次”后直接用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