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筑牢防线扛牢责任锻造铁军——参加全市在职县处级干部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某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7-28 07:03:52 121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以案为鉴筑牢防线扛牢责任锻造铁军——参加全市在职县处级干部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某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x月x日,根据市委统一安排,我与某某有常书记、窦小军市长及其他市领导一道,前往楚雄州新时代廉洁教育中心接受警示教育。一幅幅真实的画面、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一段段声泪俱下的忏悔,如同重锤直击心灵,令人深受震撼、发人深省。特别是某某有常书记在现场讲授的廉政党课,鞭辟入里地剖析了典型案例背后的深层根源,深刻解读了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鲜明提出了“五个决不能”的严格要求,为我们敲响了长鸣的警钟,也为我们履行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市委组织部长,肩负着为某某高质量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强基础、聚人才的重任,此次警示教育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一次沉甸甸的责任拷问。结合组织工作实际和分管职责,谈几点切身体会与思考。

一、深刻汲取“五大警示”教训,时刻绷紧“组织防线”这根弦

某某书记精辟总结的“五大警示”,直指腐败问题的命脉,也是组织工作必须高度警惕、严密防范的风险点。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将“五大警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

警示一: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滑坡,必须筑牢思想根基。剖析的案例中,无论是身居要职的“一把手”,还是关键岗位的业务骨干,其堕落轨迹无一不是始于信仰迷茫、精神缺“钙”。这深刻警示我们,组织工作抓干部队伍建设,首要在抓思想建设,核心在强理论武装,关键在固信仰之本。组织部门不能满足于干部选拔任用时的“一时考察”,更要注重干部全周期的“思想体检”和“政治保健”。反思自身工作,我们在抓实干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仍需持续用力。比如,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如何更有效地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干部的政治素养、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如何结合某某实际,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如张经辰烈士故居等)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让理想信念教育更具感染力、穿透力?如何建立健全干部思想动态常态化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时代课题。下一步,我们将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修课”和“终身课”,优化党校主体班次课程设置,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专题研讨比重;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政治体检”档案,将日常学习表现、心得体会、谈心谈话中反映出的思想认识纳入分析范畴;在干部考察中更加注重“德”的深度考察,不仅要看“一时一事”,更要看“一贯表现”,严防“带病提拔”。

警示二:纪律规矩意识淡漠必然导致行为失范,必须强化底线思维。诸多案例表明,一些干部视纪律规矩为“稻草人”、“橡皮筋”,心存侥幸、肆意妄为,最终滑向深渊。这警醒我们,严明纪律规矩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更是保护干部的“护栏”。组织部门作为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具体部门,必须带头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更要把铁的纪律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反思当前工作,我们在纪律规矩教育的经常性、普及性,以及对干部日常行为约束监督的精准性、及时性上,仍有提升空间。比如,如何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的学习融入干部日常管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如何运用好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如何将纪律要求具体化、场景化,让干部清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将以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学习为契机,结合组织工作职能,编印《组工干部纪律手册》《领导干部履职风险提示清单(组织工作相关)》,明确在干部选拔、职级晋升、人才评定、发展党员、党费管理等关键环节的纪律红线和风险点。强化干部任前廉政谈话的针对性和震慑力,用好正反典型案例“活教材”。探索建立干部“八小时外”重要情况报告和常态化核查机制,将监督触角延伸得更深更广。

警示三:监督缺位和权力失控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必须扎紧制度笼子。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案例中暴露出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问题,深刻揭示了健全监督体系的极端重要性。组织部门承担着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必须把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作为重中之重。反思某某实践,我们在构建干部大监督格局、压实监督责任、提升监督效能方面,仍需持续深化。比如,如何更好发挥组织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协同作用,形成监督合力?如何强化对“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破解“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难题?如何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纪实和倒查机制,确保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我们将着力在“协同”和“精准”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纪委监委、巡察、审计、信访、公安、法检等部门沟通信息、研判风险,对重点岗位、重点干部实行“画像式”管理。二是完善领导干部履职用权风险防控机制,指导各单位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和风险防控图,做到权责清晰、风险可控。三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和离任检查制度,探索推行新提拔干部“履职承诺+廉政承诺”双公开,接受更广泛监督。四是探索建立“智慧组工”监督平台,整合干部信息、信访举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数据,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关联分析,提升监督预警的智能化水平。

警示四: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是腐败的重要诱因,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不少案例显示,腐败问题往往与家风败坏相互交织、恶性循环。这警醒我们,家风建设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干部廉洁从政的大事。组织部门在考察识别干部时,不仅要看其工作圈,也要关注其生活圈、社交圈,尤其要看其家风家教情况。过去,我们在干部考察中虽然也会了解“家风”情况,但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深度不够。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将家风建设纳入干部考察评价体系?如何引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我们将采取更实举措:一是在干部考察环节增加“家访”或“社区访”环节,通过走访干部家庭、邻里、社区,了解其家庭关系、生活作风、社会交往、子女教育等情况,作为综合评价的参考。二是在干部培训中开设“家风家教”专题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先进典型授课,组织观看家风警示教育片,引导干部自觉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培育好家风。三是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家属廉洁教育机制,定期组织“廉内助”座谈会、发放廉洁倡议书、开展家庭助廉活动,筑牢家庭廉洁“防火墙”。四是在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时,将家风建设情况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家风存在严重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警示五: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是违纪违法的思想根源,必须彻底摒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我是领导我说了算”的特权思想,是许多干部铤而走险的思想毒瘤。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反思某某干部队伍现状,个别干部身上仍存在一些不良苗头。比如,在职务职级并行中,如何确保政策执行公平公正,杜绝“论资排辈”或“暗箱操作”?如何破除一些干部“上荣下辱”、“能上不能下”的陈旧观念?如何防止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等方面出现“优亲厚友”现象?我们将坚持原则、敢于亮剑:一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各项制度规定,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坚决打破各种隐性台阶和壁垒,让实干者实惠、有为者有位。二是畅通干部“下”的渠道,细化落实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的具体情形和程序,对存在特权思想、作风漂浮、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三是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的,一律记录在案,严肃处理。四是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明白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

二、坚决践行“五个决不能”要求,在管党治吏中彰显组织担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以案为鉴筑牢防线扛牢责任锻造铁军——参加全市在职县处级干部警示教育的心得体会(某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06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