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人力资源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
工作快要结束,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司人力资源部认真建立、健全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确保人力资源工作按照司发展目标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制订和实施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按月做出预算及工作计划,提前完成了司年度总目标。现将司人力资源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司基本人力状况分析
年底对司基本人力状况进行总结,包括各部门的人数对比,学历结构分析,性别比例构成,司龄结构分析及年龄结构分析。
各部门人数对比:
相比于上一年度,员工总数增3人,约2.5%。总经办由于财务组合并至集团财务中心,故减少;研发部由于部分项目暂时搁置,人数减少。2xx年司的重心在运营,产品运营部员工人数增,达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56%。
学历结构分析:
如图所示,司77%以上的员工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总经办、产品运营部及人事行政部本科以上员工占比都是9%以上,2xx年度招聘的新员工,除部分设计岗位,其他岗位都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大专学历主要集中在运维部,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只有个别,其中一名是行政的保洁员。
司龄结构分析:
我司平均司龄为.4年,反映出司正处于成长阶段,年以下的员工人数占48%,且主要集中在产品运营部,因为司工作重心的调整,产品运营部今年增的员工数比较,流动比较大。从其他时间段的司龄数据来看,分布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流动,说明司发展的基本层面还是较稳定。
年龄结构分析:
司平均年龄不到27岁,且都在4岁以下,比较年轻,充满活力。司年龄结构中,3岁以下员工占很大比例,为84%,主要集中在产品运营部,而且都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司将大培育力度,作为司发展壮大的储备力量。3~4岁的员工占比6%,大为各部门的核心员工,中坚力量,以中高层管理人员居。结合前面的学历构成,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学历都较高,他们正自在人生的黄金年龄,人生观价值观都趋于成熟,可以强企业化的熏陶,建立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司发展壮大。
性别比例构成:
司男女比例差距非常大,男性员工占88%,女性员工占2%。且女性员工主要集中在人事行政部及产品运营部,总经办高层管理及研发运维等技术部门,均为男性员工。
二、招聘工作总结,相关数据分析
、招聘完成率分析。
如图显示,除运维部招聘完成率达%,其他部门的招聘工作尚未完成,接下来个月,要继续紧抓招聘,争取完成年度目标。
2、招聘人数相关性分析。
如图显示,本年度电话通知面试27人,实际面试46人,占通知面试人数比为36.2%,较低,这和电话通知的话术及面试邀请邮件的撰写有关,要优化话术及邀请邮件内容,吸引应聘者过来面试。另外,2xx年度招聘较的职位是产品运营部的运营专员,这类员工大是从2xx年-2xx年的毕业生挑选录用,面试“放鸽子”的比较;面试合格人数为65人,占实际面试人数比为6.%,要强对简历精准度的筛选,以及提高面试的判别力及专业度;录用入职人数为52人,占面试合格人数的8%,未报到or录用的原因主要是应聘者个人的考虑,包括薪酬、行业选择等原因,而且主要集中在运营专员,面试合格人数4人,录用入职人数为33人,主要是刚毕业一两年的学生比较迷茫,选择较,不太稳定。试用合格人数为47人,占录用入职人数的9.38%,试用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不适应创业型司的企业化,跟不上司的快节奏。不到%的不合格率,说明面试精准度较高,把关严格,试用期的考核和跟进比较到位。
3、招聘渠道分析。
司的招聘渠道主要为网络招聘,99.9%的招聘来源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中国人才热线三大网站,只有个别岗位是内部推荐。司的中高层管理比较稳定,招聘人数非常少,不需要用到猎头;招聘岗位和人数也是随时根据司业务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而且创业型团队需要的是上手快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员工,再结合司的规模,故没用启用校园招聘;类似现场招聘、发布媒体广告等招聘渠道均不适合司现阶段的招聘需要。
以运营专员这个岗位为例,网络招聘三大网站的实际面试人数及面试合格人数对比如下针对运营专员这个岗位,三大网站提供的简历,实际面试总人数为27人,其中前程无忧和中国人才热线的简历数较,分别占比42%和4%,智联招聘人数最少,占比8%,差距很大。从面试合格率来看,三大招聘网站差距不大。
内部推荐渠道不容忽视,今年集团总部的销售总监和战略推广总监的招聘就来源于内部员工的推荐。后续会重视内部推荐,继续推行“内部人才推荐奖”。
另外,下半年完善了司人才库的建设。除在职员工简历、面试合格简历等,还增了“黑名单”,如个别“面试者”、无正当理由未报到且未沟通说明者。
4、离职率分析。
()新员工的离职率。今年司新入职员工48人,目前已离职2人,年度新员工的离职率为25%。
(2)关键岗位离职率。司的关键岗位主要是研发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运营主管及设计师等。这些岗位的离职率为,说明司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留存率较高,团队凝聚力非常好。
(3)各部门离职率分析。
如图所示,除总经办、运维部的离职率低于2%,其他部门的离职都非常高,尤其是产品运营部的离职率,高达6.76%。
离职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如图,员工主动离职占比63%,其中个人原因主动离职占44%,主要包括员工不适应创业型团队的节奏、对薪酬福利不满、没有发展空间、个人转行及创业等,司原因主动离职主要包括司项目的搁置,创业型团队员工的归属感较低,制度不健全。被动离职占37%,主要是试用不合格以及因跟不上司发展节奏而辞退。
产品运营部的离职率高达6.7%,其中有48%属于被动离职,一部分是新员工试用不合格,一部分是司运营调整后部分被淘汰的,52%属于主动离职,包括转正薪资谈不拢,员工个人转行、创业等。另外,离职员工中的52%是2xx年入职的新员工。
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