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大学建校110周年回顾大学团结奋进的拼搏历程展望百年名校振兴的光明前景。在此我代表大学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学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110年来始终秉持“百年之计端在树人”的理念将“教育为国”的念深深植根于一代代人的心底历经沧桑砥砺前行在中原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恢弘壮阔的历史画卷。
——坚守教育救国初心开新式教育之先河
民国初年山河破碎民生艰以林伯襄先生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倡议效法欧美引进西学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于1912年创建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2年学校名为中州大学设理两科正式开启本科教育成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后经中山大学阶段于190年名为大学哲学大师冯友兰、历史学家范澜、经济学家罗章龙、考古学家董作宾、地质学家冯景兰等一批学术泰斗云集开设、理、农、法、医五大学科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历经五四运动的洗礼人积极投身于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192年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应邀专程来校作《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演讲随即在这里诞生了“高校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涌现出嵇甫、邓拓、马可等一批先进人物他们积极投身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红色基因成为大学最鲜亮的办学底色。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八年历经五次迁徙成为全国唯一在敌前坚持办学的高等学府。师生将课堂当成战场把读书当作战斗以血肉之躯守护化命脉播撒智慧星火。192年学校升格为国立大学为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书写了悲壮而自豪的一页。
——坚守教育报国念勇担科教振兴使命
新中国成立后大学以“新的中国、新的建立新型大学”为使命从人民大会堂设计到南京长江大桥规划从抗美援朝医疗队组建到三门峡水利枢纽建造从原子弹导弹技术攻关到东方红一卫星上天杨廷宝、赵九章、党鸿辛等为代表的师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召进行院系调整折枝成林生生不息医学院、农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校经济、财政、水利、建筑等专业调整至中南各校为及中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誉为“生产大学的大学”。后历经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师范大学等历史变迁在每一次重大分合调整中都以宽广的胸怀现新的融合形成新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1978年成为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年恢复大学校名200年新建金明校区2008年跨入省部共建学科门类和培养体系完善。从特种料研发到黄河明研究从香港澳门区旗区徽设计到百家讲坛授业传道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突破到第一个国家重点验室批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科教兴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守教育强国梦想开启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01
进入新时代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功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现了人重回国家队的世纪梦想;迎来了高等教育“双航母”的历史性机遇开启了百年名校振兴的新征程;龙子湖校区正式启奠定了新百年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石。
学校与时俱进踔厉奋发。2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0位杰青、长江、万人、青年拔尖人才等齐聚一堂;拥有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化学、料、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0个学科进入ESI前1;在植物逆境、纳米润滑、智能地图等方面现国家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全覆盖;牵头组建省龙子湖新能源验室构筑国家重点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级野外观测站、国家级人科研机构等为主体的一流创新平台体系;建立深圳研究院、三亚研究院创办孔子学院和丝绸之路学院先后与7个国家和地区的19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办学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20年以来面对复杂变的新冠疫情大学第一时间组建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快速研发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荣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展现了大学面对危机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大学这十年是拼搏奋斗的十年是厚积薄发的十年是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面向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得了突破性进展百年名校振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