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学习方法总结
、要端正态度
语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
2、要有浓厚的兴趣
只要有了学习语的兴趣,就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
3、养成良好的语学习习惯。
()阅读学名著,做好摘抄。
可利用在校语阅读课和双休时间读一些经典名著,并做好摘抄。因为中考中至少有四至五分的名著试题。
(2)读一些精美章,坚持做摘抄,写随笔。
阅读时不要只是读章的故事情节,要认真思考,要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并学习一些好词佳句、优美句子等,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确写作积累;也可写写随笔,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3)及时总结知识点和答题方法。
学习课内章的目的是为阅读理解课外章打基础,老师在讲课时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总结知识及答题技巧。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平时在做笔记和做作业时要书写规范,切勿潦草。
4、掌握良好的语学习方法。
现在的课堂模式分三步: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对此,每步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预习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词障碍。
②运用圈点读书法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并找出自己的疑惑。
③运用写预习笔记的方法对有关知识以归纳、整理。
(二)听课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分析教师语言,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②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③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三)作业环节的学习方法
先复习再做作业,规范书写,注意格式。
(四)复习环节的学习方法
①把握知识结构、建立知识联系。
②运用种学习方法,建立知识体系,搞好整体复习。
5、要注重积累。
积累的内容可分为:
①古诗名句的积累。(要适当归类,包括课内和课外的)
②古言现象的积累。(课内重点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③重点学常识的积累。
④必读名著知识点的积累
⑤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的积累。(尤其是四字词语,在中考的一定有一个这样的题型)
⑥各种体知识点及答题技巧的积累。(记叙、议论、说明)
这在平时课堂上要认真听讲,总结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最后,我总结了“四先四后两小结”的学习方法:
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
两小结:每周末对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
语学科知识博大精深,重在“积累”,从一个字到写一篇作无不体现了“积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平时要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各感官,看、听、读、写,做到了这“四”,学语就容易了。
现在中考题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字义、病句、古诗名句积累、综合性口语交际、名著积累等,大约2分,要想本部分拿高分,平时要注重积累;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包括五个阅读题,分别为古诗阅读,言阅读,记叙阅读,议论阅读、说明阅,分值为4分左右,(后面我整理了每种体的答题技巧);第三部分为写作,分为料作、命题作、话题作,写作时要认真审题,切勿写离题。
(一)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三大类。
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或()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二)记叙阅读知识与答题技巧
一、记叙六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顺叙:指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时间先后),如《皇帝的新装》。
作用:使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平铺直叙,增强章的生动性,使章引人入胜:
插叙(追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补充、衬托出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把……起因或过程交代得清楚。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记叙: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思想性格等。
神态描写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动作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语言描写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心理描写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渲染…环境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细节描写
4、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5.描写的角度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
五、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问
、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写"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排比:有气势,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性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严密、透彻;
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5)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引用:说明、记叙: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在议论中,作为论据可以增强语言说服力,使论证充分。
(7)设问:作用: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吸引读者。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可以有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用在议论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