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才能有位 有位要有为
xxx同志在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相当精彩建议精读)
同志们:
一年复始,万象新。春节之前,县、镇两级举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新的纪委班子,配齐配强了人员力量,解决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谁来干”的问题;节后上班第一天,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省、市纪委全会新的精神,县里召开了纪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对2018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可以说,新年伊始,我们就面临着新的形势、应对着新的挑战、肩负着新的任务,站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征程。有了“谁来干”的组织保障和“干什么”的任务目标,还缺少一个“怎么干”的方式方法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部分同志可能有思路却无法落地、有激情却无处用力,工作中不得要领、没有章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忙而无效。所以,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同志们“撸起袖子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之前,先自己组织一次短期培训、集中充电,重点补齐业务短板,提高大家在监督执纪问责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时间短、内容,课程安排紧凑,希望同志们端正学风、认真学习,遵守纪律、服从管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既当作是一次业务培训,又看成是一次作风整顿,展现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培训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希望同志们以能力质的提升,得大的作为。下面,我就“有为才能有位,有位要有为”这个主题,讲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同志们共勉。
一、正视问题,查找不足,不断增强忠诚履职的责任担当
谈到问题和不足,有的同志可能就要皱眉头,书记怎么每次开会都要搞的这么紧张,就不能先夸几句。对大家的辛勤付出,在党代会和纪委二次全会上我已经代表纪委常委会作了总结,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认可。但既然是培训班,不是工作总结会,就一定要找准问题,才能对症施教、有的放矢,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之所以称之为问题,是因为它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你不去解决它,它就会给工作带来负能量,成为“绊脚石”。我们要把敢于正视问题,当做是一种勇气、一种自、一种责任,要当做是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具体表现,没有必要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应该大大方方摆上桌面、切切实实研究解决。,:
从整个工作面上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我们这次培训会,没有让同志们汇报上年工作,也是有考虑的,因为有些人员、尤其是镇办的同志调整范围较大,再谈功劳或责任似乎落不到自己的头上。但是从去年的执纪审查分析情况来看,有的镇办自办案件稳中有升,质和量都有了提高;有的镇办数量有所下降,还有两个镇办数字为零。是真的无案可查,还是有问题没有发现?据我了解,每个镇办少少都有县纪委或市纪委直接开展执纪审查的案件。从访举报情况来看,由于受理不及时、处置不到位,越级访、集体访现象在去年次发生,对我县保持年的“XXXX先进县”荣誉称造成了不良影响。我认为,存在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个别镇办纪(工)委书记对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把握不准,思想上认识不够到位,方法上运用不够熟练,工作上不够积极主动。机关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年终盘点,有的部室、纪工委能拿出真金白银的“硬货”,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有的部室、纪工委就总是老生常谈、没有起色,给人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我想,下一次召开半年工作总结会议的时候,这种情况必须要有所改变。
二是工作标准不够高。经常听到有的同志说这么一句话:弄个差不、能应付过去就行啊。这首先说明主观上存在思路不清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志汇报工作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话不但逻辑性强,有条理、有层次,问题都能说到点子上,让人一听就明白;有的同志就啰里啰嗦、词不达意,翻来覆去说上一大堆,结果是越说越不明白,甚至越说越糊涂。有时问个为什么,也答不出个一二三,说明你对工作了解不深、分析不透,手上无招、心中无数。其次客观上存在标准不高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志开展单项工作就点论点、就事论事, 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少, 定位低、目光短,上下关联不够,与整体工作没有实现同步推进。有的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就连撰写份料排版都不规范,语句也不通顺,甚至出现错别字,这些细节上就能反映出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走心,谈不上高标准、严要求、争一流、上水平了。三是能力质不过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全面。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持续深入,违纪问题日趋隐蔽化,违纪手段日趋样化,旧思路、老办法的实效性大大降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就切切实实的摆在我们面前。比如,在执纪审查过程中,仅靠翻账本、谈话等这些传统的方法手段调查证,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无法做到迅速及时的查深、查透问题。现在涉及资金类案件,基本上都要到银行调账息,搞清楚这些息中包含的内容,就需要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不是简单的减乘除,而是要反复分析往来账户息中的蛛丝马迹,厘清资金的来龙去脉,才能得线索、得突破。这仅仅是在执纪审查中的一个小的环节,类似专业知识需要我们掌握的地方还很。其次是字料的撰写还不够熟练。“提笔能写”既是对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机关干部能力的一把尺子,笔反应能力,风折射作风。现在,大数同志工作能干的去,料却写不来,一说写料就打怵、躲着走,能少写就少写,能不写就不写,张口就是“俺写不了”推脱了事。即便是写了也是勉勉强强,要么照搬照抄、要么理不通,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根本起不到指导和推动工作的作用。第三是纪言纪语的运用还不够规范。有的同志案子也办了,料也写了,功夫不少,写出的料却不合要求,总是不过关,原因就是不能严格按照纪律规范来对照、用纪律语言来描述违纪行为,通篇缺乏纪言纪语,没有体现执纪特色,看不出是“纪检人”的章。总之,在反腐败斗争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谁的能力不足、水平不高、技不如人,就会招架不住、败下阵来。
具体到每个人的点上来看,也同样存在问题:
一是站位不高。提高政治站位,既要在思想上有出自内心的认同,又要在行动上有步伐一致的精准。有的同志没有真正用理论武装头脑,认为记住几个“热词”“新词”就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了,学理论只是喊喊口、做做样子,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还不够鲜明、立场还不够坚定;有的同志只有思想上的自觉,没有行动上的自觉,认为只要是“听招呼”就是好同志,把服从常委会安排与提高政治站位简单划等,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花拳绣腿;有的同志境界低、思路窄,不是从委局整体角度去看待问题、摆布工作,而是眼里只盯着手头上的那点活,完成以后就对其他事情不闻不问,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和“躲入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中庸之道,没有忠诚履职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敢担当、不敢作为。
二是学风不浓。来到XX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同志们希望上级组织培训、提高能力质的要求十分迫切,但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表现在哪里呢?我观察了一下几个办地点,晚上除了班的部室、纪工委之外,其他的办室都是黑着灯、没人在,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白天不耽误工作,晚上挤时间学习。时间都去哪了?有的同志不是经常挂在嘴上一句话,“唉,昨天晚上又喝大了”!如果是真抽不出时间来,那有空参饭局、与朋友消遣娱乐,就没空读书看报?上次我在会议上,提问观看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情况就是个例证。办室下通知要求观看学习都不学,那还谈什么主动学习呢?学习跟不上,能力不足也就不奇怪了。我们这次培训安排有关同志授课,有的平时注重学习,知识储备丰富,准备工作就会很熟练、很轻松;有的可能就现用现学、急用急学,到处翻书本、搜网络,做个课件觉得很为难、很吃力。这次培训,既是让大家登台亮相练练兵,也是相互切磋见高下,进一步强化大家的学习意识,努力在整个系统形成良好的学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进心不强。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在机关上,个别同志认为纪委衙门大、级别高、职数,有论资排辈的想法,认为早早晚晚能解决级别待遇,所以工作上出工不出力、出勤不出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都不撞,一味熬日子、等帽子、混位子;另一个是在镇办,个别纪(工)委书记认为在这个岗位上待不了三年两年就调整了,抱住这块“跳板”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工作四平八稳、得过且过,为人没有棱角、左右逢源,丢掉责任心、事业心、进心,试图以明哲保身的平安换政治上的进步。对每个人的工作表现、努力程度、奉献精神,组织上都会看在眼里,同志们心里也都有杆秤。组织上用到你的时候不为组织出力,关键的时候组织上也不可能为你考虑。,:
说到这里,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三次全会上,对衡阳破坏选举案的六问“到哪里去了”。借鉴一下,我也向有些同志提出五问“你到哪里去了”:
一问有的同志班点、冥思苦想,甚至通宵达旦撰写料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元旦期间,省委检查组到我县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春节期间,筹备县纪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元宵节期间,撰写全县“机关作风大转变”有关料,有些同志这三个假期都随叫随到,班点成了常态。
二问有的同志牺牲休息、早出晚归,甚至“三过家门而不入”开展明察暗访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