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校长在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2022-12-31 09:03:52 600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更多免费素材,公众号:公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从秋天的约定,到初冬的相聚,欣逢盛世,弦歌此时。今天,我们跨越百廿时空,连接历史与未来,在线下、云端相聚,共同庆祝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在这隆重热烈的欢庆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全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今天的创新发展大会也被赋予了一份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特殊意义。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南京农业大学的办学史诗纵横两个甲子,以兴华夏农事、育天下英才为己任,无论在内忧外患、筚路拓荒的来时之路,还是在新中国成立,自力更生的创业之路,无论在改革开放,发愤图强的探索之路,还是在进入新时代,步履铿锵的奋进之路,南农的每一步都见证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上下求索,都彰显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发展书写的浓墨重彩。

双甲子,耕读传家,兴农报国来宾们、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120年来,南京农业大学在时代的浪潮中躬耕前行,亲历、推动、引领了我国教育改革、农业发展、社会变迁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改变和每一次进步,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

百廿南农,始终传承着农科教育的文脉根流。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有着南京农业大学最初的形态,1914年春,私立金陵大学农科创设,中国第一个四年制农业本科从这里发端。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先驱,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引领与示范了近代农务学堂教育模式向现代农业教育模式的转型,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首任主任和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主任的邹秉文先生,创造性地提出“农科教相结合”的理念,为中国高等农林教育带来了“一剂良方”。办学历程中,南农开创了诸多的历史“第一”: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病虫害系、第一个园艺系、第一个农经系;中国第一本大学植物学、大学生物学教科书;中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等等。

一代代南农人赓续血脉、薪火相传。1904年,三江师范学堂招收学生46人;1936年,金陵大学农学院招收全国首批农科研究生3人;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京农学院成立,踏上了独立办学的道路;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更名南京农业大学,走出单科性农学院的思维藩篱,迈开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奋进脚步;1998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作为新农科教育的主要倡导者,与全国农林高校一起,唱响了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三部曲”;同年,学校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阶段。

百廿南农,始终高举着现代农业的科学火炬。中国科学社是我国最早的以科学救国为理想的现代学术团体。作为其发起人和早期骨干成员的邹秉文、秉志、过探先,分别在南农三个办学起点——金陵大学农科、南高师农业专修科和江苏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将现代农业科学火种传播到中国,立志改造传统农业。

此后,南农人前仆后继,为“国之安全”“民之温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战时期,樊庆笙研发出中国第一支青霉素;王酉亭带着千头良畜,冒着炮火西迁重庆,保护了当时中国最珍贵的动物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小麦科学奠基人金善宝院士培育的小麦良种,养活了亿万中国人;盛彤笙院士怀揣着“改变国民食物结构,强壮一个民族”的梦想,远牧昆仑。改革开放后,以大豆遗传育种学家马育华、植物病理学家方中达、土壤肥料学家史瑞和、农业经济学家刘崧生、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刘大钧院士等领衔的一大批南农科学家、教育家,有力推动了国家农业科技进步。新时代以来,盖钧镒院士领衔实施“大豆南下行动计划”,为大豆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万建民院士团队发掘水稻抗条纹叶枯病优异种质和基因,有效破解“水稻癌症”的病害难题;沈其荣院士团队通过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让良田育好苗,让老树冒新枝;曹卫星教授团队开展作物生长预测与精确管理技术研究,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方式;遍布全国的30多个“菊花海”,以一朵菊花,带活一方天地、富裕八方百姓。南农人扎根大地,耕耘不辍,将科学星火燎原成炬!

百廿南农,始终坚守着诚朴勤仁的精神内核。120年的历史是南农对“诚朴勤仁”校训的注解。每一个字里,都蕴涵着深深的力量:诚,既是诚恳、诚信,更是强农报国的赤诚;朴,既是朴实、朴素,更是艰苦奋斗的意志;勤,既是勤奋、勤勉,更是敢为人先的斗志;仁,既是仁爱、仁义,更是人民至上的胸怀。

南农人怀揣理想,走出了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紧紧相连的壮阔道路。60多年前的春天,7名毕业生主动奔赴北大荒,将荒地变粮仓,被称为“北大荒七君子”。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南农人应时立命,奋力赶考:陈希校友,现为耶鲁大学副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政策专家,积极投身应对新冠疫情的政策研究与建议;西藏籍学生小索顿,毕业后放弃安稳舒适的工作,带领乡亲们在高原生产青稞产品,誓做“青稞使者”;校友蔡韬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实现“空气变馒头”的“诺奖级”突破。“诚、朴、勤、仁”内生了南农人“躬耕双甲”的执着追求,更构筑了南农人“奋进一流”的实干担当!回望过去,南京农业大学的办学历程就是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无论社会变迁,还是校名更迭、校址更转,百廿南农积淀的优良传统,蕴藏着我们的价值追寻与历史实践,激励着代代南农人接续奋斗。立潮头,跨越发展,时代担当来宾们、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校长在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致辞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0476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