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2022-12-31 09:03:52 672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目录

1.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改革练内功炼队伍提能力1

2.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能3

3.湖北省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聚焦“四抓”补齐短板5

4.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机制赋能典型引路6

5.安徽省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

扎实抓改革奋力8

6.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农业农村局:

数字改革引领协作联动执法10

7.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农业农村局:

“三力”齐发建精锐“四轮”驱动锻尖兵12

8.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农业农村局:

深化改革提能力严格执法护三农14

【更多免费素材,公众号:公文】

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执法队伍

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农民日报,2021624日)

重改革练内功炼队伍提能力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重庆市实现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设置、“三定”印发、人员划转、执法保障“四到位”,并将深化改革重点转向苦练内功,提升执法能力、增强执法实效。

抓规划强引领。将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纳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编制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执法保障、健全执法制度,努力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5年,全市90%以上的区县达到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或示范窗口标准。将加强执法能力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采取跟踪监测、巡视巡察、绩效评估、表彰激励、履职问责等方式,层层压紧压实执法责任,促进真抓实抓见成效。

抓队伍强素质。一是政治强兵。强化党建引领,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

构党组织覆盖率达100%。突出政治标准,促进执法人员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大三农观和大法治观,确保政治合格、政治可靠。二是培训精兵。按照一般执法人员每年参训不少30学时、新进执法人员每年参训不少于60学时要求,综合

运用集中教学、线上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多轮次开展公共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和执法办案技能培训。市级每年培训执法骨干2期、约500人次,区县

全覆盖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执法机构实务培训基本达到每月乃至每周1次。三是

实战练兵。将队伍锤炼与执法工作有机结合,在专项执法活动中安排新老执法

人员结对子“传帮带”,将不同专业背景执法人员混合编组“相互学”,并适时开展执法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有效激发执法人员热情和斗志,有力促进了执法办案能力整体提升。

抓投入强保障。一是执法经费保障到位。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约30%

为财政一级预算单位,70%为财政二级预算单位,全部实现经费保障无缺口。市财政每年安排上千万元专项,用于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二是执法装备配备到位。绝大多数执法机构执法车辆、执法船艇、无人机、检测仪等大件装备基

本达标;所有执法机构办公电脑、执法终端、执法记录仪等常用装备人手一套。三是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在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建立的执法信息平台基础上,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合成全市农业综合执法信息系统,

使农业执法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2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能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江苏省强化队伍建设,突出执法主责主业,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三个到位”构建完整队伍体系。一是机构设置到位。省市县三级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全部编批到位。全省设区市77%升格为副处级设置(南京为正处级设置),县级80%升格为副科级设置,其余升格待批中。二是队伍整合到位。外部合理界定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与行业管理机构职责边界,突出执法办案主责主业。内部优化人员配备,打破条条界限,推行条块结合。三是硬件配备到位。全省大多数地方重新专门安排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办公场所,按标准配备执法装备。省级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执法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市县更新执法装备、开展执法工作。

“三个注重”锤炼提升执法能力。针对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来自“多条线”的实际,加强执法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党建引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加强执法队伍党建工作,防范职务风险。二是注重业务能力。组建全省执法办案专家库,在大要案件办理、疑难案件答疑解析等方面发挥作用;举办法制大讲堂、组织旁听行政诉讼案件、模拟复议诉讼、开展执法技能竞赛等活动,强化执法人员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三是注重执法规范。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案件办理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为重点,开展案卷评查抽查。积极开展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创建活动,全省已有13个市县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和示范窗口。

“三个强化”彰显执法工作成效。一是强化问题导向。召开行业分析、信息化应用、重大案件会办等专项研讨会,加强对农业农村领域违法行为新苗头、新动向研究。紧扣农资需求和销售季节特点,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夏季百日行动、秋冬季行动。二是强化机制创新。探索信用监管机制,对农资生产经营领域严重失信主体重点监管;组织市县开展“联动执法周”活动,实现市县联动执法,提升打击违法行为效果;开展区域执法协作,连云港与山东日照、临沂建立“两省三市”农资打假协作机制,开展市、县际间交叉互查。三是强化主责主业。以实验执法能力,以办案体现执法成果。2020年,全省出动执法人员31万多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场8.7万余个次,立案查处各类农业违法案件

3

1.2万余起,移送司法机关489起,涉案金额约5600多万元,调解各类涉农纠纷271

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900多万元。

4

聚焦“四抓”补齐短板

湖北省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湖北省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完成市区两级7个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队伍组建,执法体制得以理顺、执法能力不断增强、执法成果逐步显现。

坚持高标抓建设,夯实能力提升基础。一是系统谋划。借鉴兄弟地市经验

做法,通过专题调研、业务骨干座谈、协调编办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确定机构职能。二是规范制度。围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立重大案件法制审核、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评议考核等机制,对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并邀请法律顾问参加。三是优化队伍。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定编404名,除整合原有执法力量外,支队先后安置12名军转干部,划转5名公务员,保证了执法队伍的整

体稳定和结构优化。

优化执法资源配置,提升执法效能。一是整合力量。针对“长江十年禁渔”、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工作,全市执法人员不限类别打通使用,实现执法力量整合集中。二是理顺关系。将支队原承担的植物检疫、农机监理等7项行政职责,移交行业监管机构,压实行政监管机构牵头管总职责,执法工作协同高效。三是强化协作。注重与市场监管、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沟通协作,完善部门移送尤其是“行刑衔接”机制,健全信息共享、案件协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执法协同联动能力。

着眼素质抓培育,补齐能力提升短板。一是打造“线上+线下”培训矩阵。多渠道、多层面组织执法人员技能培训,依托“农业综合执法”AAA公众号开展日常学习、推送案例教学。二是探索“精专+多能”成长机制。坚持培养“通专结合、一专多能”执法人才,多岗位练兵,培养办案能手,市级执法队伍轮岗率达43.5%。三是构建“比武+考核”激励体系。注重激发能力、提升内动力,通过比武竞赛、案卷评优等活动,展现风采、鼓励先进。

聚焦主责抓办案,巩固能力提升成效。一是注重执法宣传。推进普法网格化管理,邀请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参与执法监管,发布市民有奖举报办法,形成群防群治新格局。二是注重执法练兵。坚持强化执法实战能力,建立重点企业信息图,实施挂图监管;建成执法管理指挥决策系统,全面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针对交叉领域案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主动出击。三是注重执法威慑。围绕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开展常态化专项执法活动,去年全市农业综合执法办案数120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0484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