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总工会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XX区总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总工会的关心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职工服务阵地,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思想引领、权益维护和职工服务为抓手,构建“1+4+N”职工服务体系,助推“产业兴盐”“创新驱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工作总结
(一)思想引领,团结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按照“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思路,结合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不断开展宣传宣讲活动,不断强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第一,强化“社区工联会、职工服务站、职工之家”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深度融合,做强做大港运工联会,加强XX旅游企业联盟等特色行业工联会和大百汇生命健康产业园、现代产业服务中心等楼宇工联会建设。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新业态工联会,“XX区发挥抖音自媒体优势,拉近新业态群体距离”入选全省新业态建会入会创新案例汇编,XX区总工会被评为全省新业态建会入会先进集体,有关做法在新华社“XX”杂志上刊登。第二,与区委组织部等联合开展“D章党规党纪党史”等线上有奖竞答题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与区纪委监委共建“百泰职工廉润园”等,推进职工廉洁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工会大学堂活动,派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对辖区职工进行意识形态、法律法规教育。第三,以职工之家、XX区新时代员工关爱服务中心、“XX工会”微信公众号等为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党的XX大精神等专题宣贯活动,持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把职工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上级工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年共开展工会云学堂、农民工思想政治大讲堂、司机大讲堂等活动16场次,推送“学习进行时”“时事政治”等推文98篇,派发各类思政书籍1200余册,参与职工群众3万余人次。XX国家基因库获评2022年度XX区职工交流基地,XX区总工会职工书屋获评2022年XX省职工书屋示范点,XX港运职工服务站获评XX工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
(二)维护权益,健全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第一,开展“进社区、联企业、帮职工”活动。建立常态化基层走访调研机制,定期深入基层工会详细了解了街道、社区和企业开展工会工作的有关情况、遇到的困难和意见建议,已累计开展活动15场,收集企业和职工需求35条,现场解决14条,向有关部门反映12条,跟进落实9条。第二,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蹲点挂点活动。选取百泰集团、安迅物流、五谷芳等辖区32家企业工会作为蹲点挂点单位,投入经费70万余元,围绕“五个一”(推动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形成一批成果、锻炼一批干部、组织开展一场职工劳动竞赛),指导帮助基层工会开展多种文体活动、职工技能提升项目等,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第三,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职工法律服务阵地,以“六加强、六提升”为主要抓手,构建“1+4+N”全区职工法律服务体系(1个区级工会法律服务中心、4个街道职工法律服务站、N个工会法律服务站),运用“法治XX”、“XX工会”等微信公众号,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以案说法”、“网上法庭”、现场观摩等形式和社区、企业法律顾问普法宣讲活动,在职工群体中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将法治教育工作深入基层、深入职工,推进职工法治教育工作常态化、精准化。
(三)优化服务,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第一,充分发挥新业态行业工联会作用,着力做好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劳动者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XX街道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2022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配合市总工会推出“E路守护”、“疫路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以不记名团体投保方式赠送专属保障,合计保障额度149万元。第二,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组织全区22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下沉企业持续跟进走访,动员辖区职工积极投保,重疾险、意外险、住院医疗综合保额达60余万元,缓解职工因疾病导致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1.74万余名职工以记名和不记名形式参保。第三,坚持举办“工会杯”系列文体活动,常态化培育职工文体兴趣小组,举办插花培训、红色观影等各类职工减压活动,组织开展“花开梧桐爱在XX”交友联谊、“全民健身日”知识有奖竞答、职工唱作比赛、云上瑜伽、云上健身操等活动,在“XX工会”微信公众号推出“追光逐梦致敬劳动”五一劳模宣传、职工最美声音展播等系列宣传,引导职工重视身心健康,科学锻炼、强心健体,营造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工会共开展各类培训、讲座和比赛竞赛活动44场次,服务职工近2.2万人次。
(四)提升技能,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