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县与集团托管“四化促四变”蹚出粮食生产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中。为深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破解农村人口老龄化、土地撂荒、耕种质量下降等难题,XX县充分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政策,依托龙头企业,试点推进规模化流转、组织化推动、全程化托管、多元化营收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加快建设粮食高产示范园,探索乡村振兴粮食生产新路径。今年5月,该县与XX集团签订托管协议,在西部区域全面启动建设粮食生产基地,一期共涉及22个村,为我市首个万亩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项目计划3年内实现土地托管规模3万亩,年综合产值过亿元。
一、坚持龙头带动、高标示范,靠规模化流转变“闲散土地”为“万亩良田”。XX县立足实际,精心选培托管主体和试点,坚持选好选优、培优培强,充分发挥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力争托管最大成效。
在托管主体选择上,XX集团是XX农业龙头企业,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也是国内最大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多年来深耕农业生产领域,已在新疆建设投资2亿元、面积3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农机服务托管土地10万余亩,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积累丰富的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经验,为当好土地托管“田保姆”打下坚实基础。
在托管试点选择上,XX西部区域是X河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粮食集中生产、规模化作业。但近年来因土地分散在30余个村庄2000余农户手中,地块散乱破碎,投入产出效益低,“不愿种、种不好、没有能力经营”问题突出,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部分出现闲置撂荒现象,粮食安全将面临冲击。该县将XX集团作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示范企业,支持其率先在西部区域启动托管试点,选取粮食生产集中连片的22个村,借助集团的装备实力和先进理念,高标准打造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园,引领全县粮食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转变。
二、坚持党建引领、协同发力,靠组织化推动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动员群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进社,通过整合土地、集中托管,推动农村碎片化土地由小变大、成方连片,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一是组织来牵头。分管县级领导牵头,先后召开6次现场调度会,及时研判解决政策执行中的各类问题。西部区域XX镇将土地托管作为“书记项目”,深入摸排全镇土地情况,明确流转土地范围,建立土地流转数据库,制定统一标准流程。村“两委”干部逐户上门与农户算效益账、技术账、时间账,短时间内完成22村1606户土地流转工作。
二是支部唱“主角”。试点镇成立党支部联合社,在试点村成立党支部领办的22个种植类专业合作社,镇联合社与XX集团签订托管协议,带动村民土地入股,将零散、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由XX集团全程托管、统一运营,架起农户与企业合作的桥梁,让农户“托”得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