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2024-04-07 15:50:50 696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怎样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心喜爱、真正融入?新课标倡导的议题式教学,成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新范式。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议题的引入、情境和问题的创设,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开放性、民主性、趣味性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下的议题式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以下简称“这一课”)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在收获感悟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思考。

设置精准议题,让课堂有方向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统领。新课标提出“议题,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的设置是议题式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精准的议题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设置精准的议题,应该从学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来设计。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社会热点事件“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为例,基于教学重难点和学生预习时的反馈,设置了一个中心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如何行使职权?”这个中心议题呈现了课程的主题,抓住了课程的主要矛盾。中心议题具有较强的统摄性和相对复杂性,要想将中心议题议清、议透、议深,笔者将中心议题分解为两个子议题:“会议议程如何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职权的?”子议题既是对中心议题的逐层展开,也是对学习内容的分步呈现,使中心议题更加具体化,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第一个子议题主要探究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以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并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第二个子议题主要探究人大代表产生过程、履职方式(职权),让学生感受到全国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议题的精准设置,为课堂教学操作指明方向,引领课堂任务和活动,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优质情境,让课堂有活力

    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情境的创设关乎议题价值的有效实现和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只有创设出源于真实社会生活、贴切学生、简约精练的优质情境材料,才能使学生入“境”生情,在问题讨论中充满激情与活力。有了优质的情境还需要有序列化的驱动性问题与之搭配,在根据情境设置序列化驱动性问题时,要具有层次性、可探究性、难度适中,以调动学生的整体的积极性,学生逐渐掌握课程知识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议题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37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