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

2025-05-19 07:03:52 176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出台以来,以雷霆万钧之势涤荡作风之弊、扫除行为之垢,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金色名片”。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围绕本次读书班的学习要点,从“集中式”“研讨式”“开放式”“激励式”四种学习路子出发,就如何开展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自觉纠正零打碎敲、各自为政的组学模式,走“集中式”学习路子,筑牢思想根基

(一)当前我市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的分散化问题。近年来,我市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学习教育层面仍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的问题。部分单位存在“以会代学”现象,仅仅通过传达文件、宣读规定完成任务,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规划;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学习内容和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干部职工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零打碎敲的学习模式,使得学习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自觉,部分干部仍存在侥幸心理和“打擦边球”行为。

(二)推进“集中式”学习的具体举措。强化统筹规划。市委应牵头制定全市性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方案,明确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和考核标准。例如,将学习教育划分为“理论学习—案例剖析—实践整改”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具体时间节点和任务清单。同时,建立市级学习资源库,整合政策文件、解读视频、典型案例等资料,为各单位提供统一的学习素材。开展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全市干部参加集中轮训班,邀请专家学者、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专题授课。重点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政策演变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帮助干部深入理解规定内涵。例如,针对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办公用房等容易出现违规问题的领域,开展专项培训,明确纪律红线。建立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学习交流平台。例如,组织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开展联合学习研讨活动,分享学习经验和整改成果,促进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与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等相结合,形成“大学习”格局,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创新运用先学先训、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走“研讨式”学习路子,深化学习实效

(一)传统学习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方法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干部职工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中,若仅停留在文件解读和理论宣讲层面,难以让干部真正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也无法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推进“研讨式”学习的实践路径。推行先学先训。在开展集中学习前,要求干部职工提前自学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相关政策文件,并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梳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例如,财政部门干部可围绕“三公”经费管理,行政审批部门干部可围绕服务流程优化,提前开展自查和思考。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开展“先学先训”,为其他干部进行辅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专题研讨。以问题为导向,设置“如何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样规范公务接待行为”等研讨主题,组织干部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分组辩论、案例复盘、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发表见解,碰撞思想火花。例如,针对某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组织干部从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研讨,提高干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成果转化。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制度规范。对于研讨中提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对于发现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短板,推动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例如,通过研讨发现部分单位存在“文山会海”问题,可推动建立会议审批、文件精简等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研讨发言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074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