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纪律规矩 弘扬优良作风——在中央八项规定主题党课上的讲话

2025-07-02 19:48:52 133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严守纪律规矩弘扬优良作风——在中央八项规定主题党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过硬党员队伍的必然要求。中央八项规定,以其不足六百字的篇幅,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面貌,被誉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作为党委书记,我始终坚信,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深刻领会其深远意义,从思想的深度构筑坚实的纪律规矩防线,从行动的实处积极践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下面,我围绕“严守纪律规矩弘扬优良作风”这一主题,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的诞生、实践与要求,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溯源立规,深刻把握八项规定的诞生背景与重大意义

中央八项规定深刻重塑党风政风,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里程碑。回望历史,八项规定的出台绝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党内作风问题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殷切期盼的有力回应,更是党永葆生机活力、巩固执政根基的战略抉择。

(一)时代之需,破解“四风”积弊的迫切要求。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在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疏远了党与群众之间的关系。部分干部在会议发言时冗长空洞,在文件印发上数量众多却内容空泛,在工作落实上采取回避和偏离实际的手段,将主要精力用于制造声势和塑造形象,而这些行为往往让群众感到难以触及。部分官员在进行调研时形式主义严重,动用警车开道、多人陪同,仅在基层进行表面的拍照和表演,群众对此戏谑地称之为“官员一到,群众便散”。另外一些官员沉溺于享乐之中,频繁出入高档娱乐场所、接受私人宴请,甚至使用公款进行奢侈消费,导致“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以及“会所里的不正之风”屡禁不绝。这些问题,人民群众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迫切期盼党风政风来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具备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真理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作风。”纠正“四风”问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回应人民群众殷切期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时代课题、倾听人民心声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二)立规之始,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政治自觉。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份看似“小切口”的规定,却释放了“大信号”,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率下改作风。八项规定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调研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会议要精简数量、提高效率,开短会、讲短话;文件要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发;出访要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警卫要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新闻报道要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文稿发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勤俭节约要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这短短八条,摒弃了华而不实的言辞,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坚定决心。中央政治局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中央政治局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前往广东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坚决不采取封路、清场等措施,不安排群众迎送,选择入住普通酒店、享用自助餐;在深入河北阜平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亲切地盘腿坐在炕上与当地群众交流,饮食上选择简单的农家菜;在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时,坚持不讲排场、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着朴素的工作作风。这种“向我看齐”的政治自觉,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作出了表率。

(三)意义之重,新时代作风建设的“第一粒扣子”。中央八项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破题之作”,成为作风建设的“第一粒扣子”。此举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自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全党同志秉持钉钉子精神,坚决纠正“四风”,改进工作作风。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集中整治;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强调“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清正廉洁作表率”作为具体目标;再到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风建设始终贯穿其中。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党经历了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党的风气和政府作风得到了彻底的革新,这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和民心,重塑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八项规定的刚性执行,让“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成为共识。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到抓落实、办实事上;从“迎来送往”中抽离出来,把心思用到解民忧、谋发展上。这种作风之变,如春风化雨,浸润到社会各个层面,餐桌上的浪费少了,“光盘行动”成为时尚;婚丧嫁娶的排场小了,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距离近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变成“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党风政风的“净化器”,催生出社风民风的“正能量”。

它厚植了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判,通常从日常小事、作风细节中体现。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向群众展示了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坚定决心,并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积极的变化。在过去的十年里,全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功解决了大量群众所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紧迫而棘手的问题;在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用脚踏实地的调研了解民情,用辛勤的汗水滋润脱贫之路,使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这些成就的根本所在,是作风建设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党以优良作风赢得人民信任、汇聚人民力量的光辉篇章。

二、核心要义,精准把握八项规定的具体内容与精神实质

中央八项规定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既聚焦“关键少数”,又覆盖作风建设各领域;既立足当下改作风,更着眼长远立规矩。我们要从具体内容中提炼精神实质,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一)精简会议活动,力戒形式、提高实效。会议作为部署工作、推动落实的关键平台,然而“会海”“长会”“空会”现象却成为了形式主义的突出体现。八项规定明确指出“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其核心在于“少、短、实”,减少会议数量,避免“层层开会”“逢事必开”,实现会议合并、套开。缩短会议时间,提倡开短会、讲短话,避免空话套话,直接切入主题、直面问题;确保会议实效,会前进行充分调研,会中深入讨论,会后明确责任,使会议成为解决问题的“加油站”,而非形式主义的“走过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会议减负不减效”的现象,部分会议虽然形式上缩短了时长,但实质内容依旧空洞,未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局面;还有些会议采取了线上形式以替代线下活动,然而层层传达、照本宣科的陈旧做法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确立“结果导向”的工作理念,将“是否真正解决问题、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估会议效果的重要标准,确保每一次会议都能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突破口”。

(二)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求真务实。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八项规定要求“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强调的是“深、实、细、准、效”,深,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搞“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实,就是轻车简从、不搞陪同接待,不增加基层负担;细,就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基层疾苦,掌握第一手资料;准,就是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效,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让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身作则践行调研之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深入基层调研百余次,足迹遍布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湖南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在浙江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要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这些重要论断,都源于深入基层的调研思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牢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真正把调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严守纪律规矩 弘扬优良作风——在中央八项规定主题党课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535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