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铁规矩”,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既是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一场凝心聚力的作风重塑。今天,我们围绕“从‘心’开始、从‘头’做起、从‘严’要求、从‘实’入手、从‘真’出发”的实践路径展开研讨,就是要以“猛药去疴”的决心、“滴水穿石”的韧劲,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下面,我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从“心”开始,迅速掀起一场“我要改变”的思想观念大变革
(一)以理论清醒筑牢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的偏差往往源于理论的模糊。部分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停留在“不出事”的底线思维,没有深刻理解其蕴含的政治要求和为民初心。有的认为“吃点喝点是小事”,有的把“人情往来”混同于违规违纪,归根结底是理论学习不深、党性修养不足。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三会一课”等形式,逐字逐句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结合典型案例开展“以案说纪”,让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作风问题无小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纪律红线,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生命线。
(二)以问题查摆唤醒责任意识。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从直面问题开始。要组织党员干部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五查五看”:查政治站位,看是否把作风建设与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查宗旨意识,看是否站稳人民立场;查纪律规矩,看是否存在侥幸心理;查担当精神,看是否存在推诿扯皮;查生活作风,看是否严守廉洁底线。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让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在自我检视中触及灵魂、唤醒责任。例如,针对基层存在的“文山会海”反弹问题,不仅要精简文件会议数量,更要从思想根源上反思是否存在形式主义惯性思维。
(三)以文化浸润激发内生动力。改变思想观念,既要靠纪律约束,也要靠文化滋养。要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用“半条被子”“延安整风”等故事教育干部传承艰苦奋斗精神。同时,打造“清廉文化长廊”“家风家训讲堂”,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机关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作风建设主题演讲、廉政家书征集等活动,让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树牢“我要改变”的自觉。只有让作风建设成为一种文化认同,才能从根本上铲除不良风气滋生的土壤。
二、从“头”做起,迅速掀起一场“向我看齐”的标杆示范大比拼
(一)领导干部带头,当好“施工队长”。“头雁效应”关键在“领”,核心在“干”。领导干部不能只当“指挥员”,更要争做“施工队长”。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班子成员要带头精简会议文件,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带头拒收礼品礼金,用“向我看齐”的底气凝聚人心。例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领导干部要主动包联困难村,每月至少驻村调研3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脚上沾泥”的务实作风带动全体干部真抓实干。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才能让纪律要求从“纸面”落到“地面”。
(二)先进典型引路,树好“身边榜样”。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要在机关内部开展“作风建设标兵”评选,挖掘一批坚守初心、廉洁奉公、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比如,有的干部长期扎根偏远乡镇,在危房改造中逐户丈量、反复核查;有的窗口工作人员创新推出“延时服务”“容缺受理”,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通过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制作微视频等方式,让“身边榜样”成为干部作风转变的“活教材”。同时,建立“传帮带”机制,让先进典型与年轻干部结对,以“老黄牛”精神感染带动“生力军”。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3)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67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