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5)

2025-07-10 07:03:52 127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先手棋”,是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硬约束”。当前,作风建设进入深水区,必须以系统思维构建监督体系,以刚性约束筑牢廉政防线。今天,我们围绕“日常监督全覆盖,关键岗位强约束;线上线下齐发力,廉政风险早预警;整改台账动态清,问责问效不手软;巡察利剑常出鞘,震慑效应持续显”四个方面展开研讨,既是对制度执行的再部署,更是对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再深化。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维度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日常监督全覆盖,关键岗位强约束,织密作风建设“防护网”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常态化监督体系。日常监督是防范“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的第一道防线。要打破“运动式”“阶段性”监督思维,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监督清单,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网络,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联合审计、财务、组织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办公用房等重点领域开展定期检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监督力量,在村(社区)设立纪检监察联络员,对惠民资金发放、小微权力运行等开展“嵌入式”监督。例如,某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机制,对村级“三资”管理开展全覆盖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32个,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

(二)强化关键岗位的靶向监督。关键岗位往往是廉政风险的易发高发区,必须坚持“精准施治”。聚焦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资金分配等权力集中的岗位,建立“一人一档”廉政档案,动态记录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廉政谈话、信访举报等情况,实现精准画像。例如,某市对财政、住建等重点部门的“一把手”和关键岗位人员开展“政治体检”,通过廉政风险评估、个人事项核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17个,提前进行谈话提醒。同时,推行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明确重点岗位任职期限,降低因权力长期集中滋生腐败的风险。

(三)推动监督与教育深度融合。监督不仅是约束,更是保护。要将监督过程转化为警示教育的契机,通过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廉政家访等活动,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例如,某单位建立“双向约谈”机制,既由党组织对苗头性问题干部进行提醒谈话,也鼓励干部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寻求帮助。同时,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

二、线上线下齐发力,廉政风险早预警,打造科技赋能“防火墙”

(一)构建“互联网+监督”智慧平台。科技手段是提升监督效能的“加速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廉政风险预警平台,对公务消费、项目审批、资金流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例如,某省开发“三公”经费监管系统,自动比对发票信息、消费标准和审批流程,对超标准接待、违规报销等问题实时预警,累计发现异常数据1200余条,节约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同时,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共享,让“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无处遁形。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发言材料(5)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68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