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坚决推进前所未有的反腐败斗争。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志性举措,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关键环节。今天,我们聚焦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实践要求,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一铁的纪律、硬性的标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中央八项规定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要求,夯实基层作风基础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筑牢为民服务宗旨。乡村治理的根本宗旨在于服务人民群众,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目标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层干部必须时刻铭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并将群众的迫切需求、困难、忧愁和期盼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具体实践中,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转而深入基层一线,认真聆听人民群众的真挚呼声。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我们应当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他们对道路、水利等设施的真实需求,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精准投放,发挥最大效益。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民情恳谈会”、“群众议事日”等系列活动,构建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二)加强责任担当,磨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乡村治理工作繁重而复杂,涉及从产业发展到生态保护,从矛盾调解到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每一项任务都要求基层干部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明确要求我们摒弃空谈,崇尚实干。基层干部必须坚决摒弃依赖、观望、索取的落后思想,积极主动作为,勇于承担责任。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会议部署和文件传达,而应深入项目现场,积极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干部要率先垂范,学习掌握相关技术,积极开拓市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销售中的困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强化制度建设,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固防线。制度乃治本之策、长远之计。必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度融入乡村治理的制度体系之中,构建并完善基层干部行为规范、考核评价等制度架构。通过优化村级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村干部的权力界限与责任范畴,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化。同时,建立并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对存在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干部实施约谈提醒、严肃问责。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推动基层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向好,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二、整治农村基层微腐败与形式主义,守护群众切身利益
(一)深挖细查微腐败,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农村基层微腐败直接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要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群众举报、线索排查、案件查办联动机制,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通过开展典型案例通报、举办警示教育大会等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引导基层干部树立敬畏之心、保持戒备之态、坚守法纪底线。
(二)坚决纠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形式主义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党群关系。在乡村治理中,坚决杜绝“过度留痕”、“文山会海”等现象。要精简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推行“多会合一”、“无纸化办公”,使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要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减少“痕迹主义”考核指标,更加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例如,在考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时,不单纯看台账资料,而是实地查看村庄环境卫生状况,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深入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谱写新时代乡村治理新篇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7801.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