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

2025-07-13 07:03:52 125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

自xx年全市部署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以来,“党员”成为我市社会治理中重要角色和靓丽名片。越来越多的党员“来自于群众”又“走向群众”,不仅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还掌握民情民意,更推动着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和全市“党建+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利用xxx时机,笔者采取谈话交流、切身体验等方式开展调研,对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有一些思考。首要的就是对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思考:

第一,区分“在职”与“非在职”。根据xxx文件精神可知,“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原则上都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对党员回归社区框定了前提,明确了“在职”的范围:“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灵活就业、个体户、退休、失业待业等党员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在实践中,无论是社区摸底,还是下发通知,亦或是建立的党员微信联络群,一般都是以“党员”为身份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往往会忽略是否“在职”这个前提。很多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党员同志均列进了工作安排表,而导致少部分党员出现参与不积极、工作懈怠等问题。

第二,区分“行业”与“职业”。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作内容不同,作为党员能够发挥出的时间效应和服务内容其实也不一致。在实践中,在职党员回归社区从事的很多工作内容是相似的,没有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或者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又太过明显。比如走访慰问、清扫环境等,其实可以根据行业和职业细化,教师党员走访留守儿童、民政部门党员走访失独家庭等等;再比如在疫情防控中,公安、教师等单位部门的党员不需要参与值守,但实际上公安部门也有行政岗,教师也包含体美劳、思政等不需要上网课的党员人群,这些党员可以发挥作用,却并没有参与社区或小区的疫情防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828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