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队员、同志们:
大家好!应急救援队伍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钢铁尖兵”。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下,每一次实战化训练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份训练成果都可能成为拯救生命的关键。今天,我们召开应急救援队伍实战化训练动员会,就是要以“箭在弦上”的紧迫感、“使命在肩”的责任感,全面部署训练任务,吹响实战练兵的冲锋号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实战化训练重大意义
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直接关系到灾害事故的处置成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推进实战化训练,绝非简单的训练科目升级,而是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握的重要课题。
(一)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地震、洪涝、火灾、泥石流等灾害风险交织叠加。据统计,过去一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X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X亿元。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化工园区等复杂场所增多,事故救援难度不断攀升。例如,〔某化工厂爆炸事故〕中,因现场情况复杂、救援人员对特殊环境处置经验不足,导致救援效率受到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只有通过实战化训练,才能让队伍熟悉各类灾害场景,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
应急救援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战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队伍存在训练与实战脱节的问题。一些训练科目停留在“操场演练”层面,模拟场景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真实灾害中突发状况、复杂环境的考量;部分队员存在“重理论、轻实操”倾向,对新型救援装备操作不熟练,团队协作配合不够默契。长此以往,队伍将难以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救援任务。实战化训练通过还原真实灾害场景,设置复杂突发情况,能够有效弥补这些短板,推动队伍从“技能型”向“实战型”转变,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
(三)职责使命的根本体现
应急救援队伍肩负着“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神圣使命。每一次灾害发生,人民群众都将生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只有通过严格的实战化训练,才能让队员在面对危险时临危不惧、在处置险情时精准高效。例如,在〔某次抗洪抢险任务〕中,经过系统实战化训练的救援队伍,凭借熟练的水上救援技能和快速反应能力,成功转移被困群众X人,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这充分证明,实战化训练是履行职责使命的根本保障,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二、直面问题,精准剖析训练工作现存短板
尽管我们在应急救援训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实战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思想认识层面的偏差
1.危机意识不足。部分队员存在麻痹思想,认为本地灾害发生频率低,训练只是“走过场”,缺乏主动训练的积极性和紧迫感。在日常训练中敷衍了事,对模拟的灾害场景缺乏认真对待的态度,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2.实战导向不牢。个别干部将训练重点放在“整齐划一”的队列动作、“好看亮眼”的演练形式上,忽视了对救援技能、战术配合、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的培养。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背离了实战化训练的初衷。
3.畏难情绪存在。实战化训练强度大、要求高,部分队员面对高强度体能训练、复杂技能操作和危险模拟场景时,存在畏难退缩心理,不敢挑战自我,影响了训练质量的提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应急救援队伍实战化训练动员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932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