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社区治理中的实践与深化”这一主题开展专题党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自2012年出台以来,始终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举措。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阵地。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引领,提升基层服务效能
(一)优化服务流程,打通便民“快车道”。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我们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在社区服务中,我们要聚焦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对现有服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一方面,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审批环节。例如,针对老年人办理社保认证、残疾人申请补贴等高频事项,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同等方式,减少群众重复提交材料的负担;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于非关键材料缺失的情况,允许群众事后补交,确保事项及时办理。另一方面,推进“一站式”服务建设。整合社区党建、民政、卫健、综治等服务窗口,实行“一窗通办”,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同时,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广线上办理渠道,实现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强化服务意识,当好群众“贴心人”。社区工作者直接面对群众,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我们要以中央八项规定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细节入手,提升服务品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文明用语,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针对特殊群体,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主动上门服务,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生活难题。建立社区工作者定期走访制度,深入居民家中,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将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三)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专业“先锋队”。提升基层服务效能,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要加强社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政策法规、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各项业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督促整改,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社区服务“先锋队”。
二、整治社区工作形式主义,减轻基层干部负担
(一)精简会议文件,为基层“松绑减负”。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在社区工作中,要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召开。推行“无会周”“无会日”制度,给社区干部留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同时,提高会议质量,会前充分准备,明确会议主题和议程,杜绝空话套话,确保会议务实高效。在文件管理方面,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减少重复发文和不必要的文件流转。推行电子公文,提高文件传递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对基层报送的材料报表进行清理规范,避免多头重复要求基层填报,切实为基层干部卸下“文山会海”的包袱。
(二)规范督查检查,杜绝“过度留痕”。当前,一些督查检查过于注重台账资料、痕迹管理,导致社区干部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整理材料上,而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我们要坚决纠正这种不良倾向,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规范督查检查工作。建立健全督查检查统筹机制,减少督查检查的频次和种类,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制度。改进督查检查方式,更多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注重实地查看、随机走访和群众评价,以工作实绩作为考核依据,坚决杜绝“过度留痕”现象,让社区干部从繁琐的材料整理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主题党课:深入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专题党课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0994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