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动员部署暨警示教育会,是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铁军的政治体检,更是对全市460万人民生态福祉的庄严承诺。作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我代表局党组郑重表态:我们坚决拥护市委决策部署,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扛牢主体责任,深挖病灶根源,彻底肃清三湘电化公司污染环境系列案的恶劣影响,全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某某环保铁军!
刚才通报的案件触目惊心,警示教育片《迷失的初心(七)》中熟悉的面孔更令人痛心疾首。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暴露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权力监督、制度执行、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六大病灶”:
病灶一:权力寻租“靠山吃山”
三湘电化公司长期违法排污,背后是环评审批“放水”、执法监管“放空”、验收监测“造假”的腐败链条。个别干部把审批权当“摇钱树”,把执法权当“人情债”,与不法企业形成“黑色利益共同体”。2024年江华县某企业违规扩建项目,执法人员收受10万元“好处费”后,竟将违法事实篡改为“设备调试”!
病灶二:监管失职“纸面落实”
祁阳某冶炼厂污染问题群众举报37次,执法记录却显示“现场检查无异常”;零陵区对省督察交办的3个重点问题整改“打白条”,上报材料声称“已完成”,实地暗访却原封未动。这种欺上瞒下的行为,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毒瘤”!
病灶三:作风涣散“吃拿卡要”
2025年上半年,全市系统查处违规接受企业宴请21起,收受土特产、购物卡等问题15起。某分局副局长在企业检查时暗示“食堂饭菜不合口味”,企业心领神会安排高档酒店接待;更有干部以“专家评审费”名义索要红包,把服务对象当“提款机”!
病灶四:能力短板“不会为”
面对自动监测数据造假、危险废物跨省倾倒等新型案件,部分执法人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道县分局查办某企业暗管偷排案,因证据固定不规范导致嫌疑人翻供;江永县对涉刑案件移送标准把握不准,错失办案良机。
病灶五:制度空转“牛栏关猫”
排污许可证核发缺乏实质审核,个别企业用虚假材料“秒批”拿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同类案件在不同县区罚款相差数倍。市纪委监委巡察发现,近三年37%的执法案卷存在程序瑕疵,25%的环评报告质量抽查不合格!
病灶六:责任虚化“上热下冷”
压力传导层层递减,部分县区分局“一把手”当“甩手掌柜”,把党风廉政建设推给纪检组;有的干部认为“业务忙起来,党建放一放”,对警示教育片“看过即忘”,组织生活会“辣味不足”。
一、以刀刃向内的狠劲抓整改,做到“四个彻底”
(一)案件查处彻底清零
1.深挖扩线除毒瘤
对三湘电化案涉及的所有公职人员,配合市纪委监委提级办理,无论涉及谁一律严查到底。即日起开展“三清行动”:
清存量:对近三年信访积案、督察交办件、执法卷宗全面倒查,重点筛查有案不立、压案不查、重罪轻罚等线索;
清关联:彻查涉案人员“朋友圈”“关系网”,斩断“污染—腐败”利益链;
清土壤:对环评审批、固废管理、项目验收等高风险岗位全员廉政审查,7月底前完成首轮轮岗交流。
2.严惩害群之马
凡查实存在以下行为,一律顶格处理并全市通报:
收受企业财物放纵违法排污的“保护伞”;
伪造监测数据协助企业逃避监管的“内鬼”;
在污染治理项目中搞利益输送的“蛀虫”。
(二)制度笼子彻底扎紧
1.执法权戴上“紧箍咒”
全域推行“执法记录仪全程开启+数据实时上传”模式,执法过程市局在线监督;
制定《某某市环境执法“十条铁规”》,明确“五个严禁”(严禁单人执法、严禁私自约谈、严禁选择性办案、严禁泄露案情、严禁收受财物);
建立“案卷终身负责制”,谁经办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
2.审批权装上“监控器”
环评报告实行“双盲审+第三方复核”,2025年9月起在经开区、冷水滩区试点;
排污许可证核发引入纪委监委“背靠背”监督机制,对发证后3个月内出现超标的企业倒查责任;
推行“阳光审批”平台,所有申报材料、审批进度、责任人信息全程网上公开。
3.自由裁量权标上“刻度尺”
出台《某某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细则》,将20类常见违法行为按情节划分为5档,压缩弹性空间;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动员部署暨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135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