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特别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谋划XX市城市工作蓝图至关重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城市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务必将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城市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
一、深学细悟,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与战略方向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新时期。此次会议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部署,我们必须全面系统、深入透彻地加以理解,确保城市工作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一)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城市工作的灵魂所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旗帜鲜明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理念,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断一脉相承。这要求我们在城市工作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际需求,而非追求表面的宏大叙事。城市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于精准回应群众在居住、出行、环境、安全、文化等各方面的具体关切,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城市治理的本质在于充分尊重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限度激发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将政府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全社会的“共建共治共享”。归根结底,衡量城市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任何脱离群众实际需求的决策与项目,无论形式多么光鲜,都与人民城市理念背道而驰。我们要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作为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二)深刻把握“内涵式发展”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城市工作的重心已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必须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相对于过去“摊大饼”式外延扩张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其核心在于聚焦质量提升、效率变革、动力转换。这意味着我们要将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体,通过系统思维进行全周期、全要素的精细化管理与优化。一方面,要着力优化城市结构布局,推动组团式、网络化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在城市内部及城市群间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动能转换,核心在于依靠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必须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沃土,集聚创新人才,让城市成为孕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形成新优势的策源地。同时,内涵式发展要求我们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在有限的资源环境约束下,精打细算,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下大力气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使之成为激发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抓手,实现城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根本转变。
(三)深刻认识“安全韧性”是城市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石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此次会议将建设“安全可靠的城市韧性”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并将其提升到“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的高度,是立足复杂严峻风险挑战的现实考量与长远谋划。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韧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意味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到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下大力气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步伐,强化对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监管与技术保障,全面提升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水平,切实构筑起抵御风险的硬件屏障。在自然灾害防治上,要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新挑战,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统筹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和内涝治理工程建设,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在社会安全领域,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有力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建设韧性城市,不仅需要坚实的“硬设施”,也呼唤强大的“软实力”,要通过完善法规标准、健全体制机制、普及安全文化,全方位提升城市在各类风险冲击下的适应、恢复和成长能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筑牢安全韧性基座,谱写人民城市新画卷——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2577.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