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2025年,是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我们面临的任务无比艰巨。*上下必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历史答卷。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领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重任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石。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省以“第一民生工程”的政治担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出了亮眼答卷。过去几年,全省上下锚定“基础更牢、生活更美、作风更硬”目标,打出产业帮扶、就业扶持、民生改善组合拳。2024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较2020年增长65%,提前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动态清零,32个脱贫县GDP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陕北苹果、陕南茶叶、关中奶山羊等产业带动80%以上脱贫户稳定增收;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200余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6万个,脱贫劳动力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短板持续补齐,改造危房3.2万户,义务教育阶段脱贫家庭子女失学辍学动态清零,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实干,在疫情影响、旱情冲击等多重考验下,各级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用过硬作风筑牢了脱贫根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正视发展现存挑战,筑牢防返贫防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面临诸多考验,乡村振兴之路绝非坦途。产业层面,30%的脱贫地区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部分县区特色产业因市场波动出现价格暴跌,如2024年某县食用菌因供过于求导致收购价下降40%,直接影响2000余户脱贫户收入。稳定增收渠道方面,约15%的脱贫群众收入来源单一,过度依赖外出务工,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劳动力返乡后面临再就业难题。乡村建设与治理存在明显短板,80%的行政村存在基础设施老化问题,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长效机制尚未健全,个别村“两委”班子带动能力弱,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的被动局面。更需警惕的是,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2024年全省监测到易返贫致贫人口1.2万人,其中因病因灾因学返贫占比达65%。这些问题警示我们,收官不等于收摊,必须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筑牢防返贫防线。
(三)聚焦两好两升目标,续写乡村振兴新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省上下需锚定“两好两升两确保”目标,以更实举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提升脱贫成果巩固成色,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实行“每月走访、每季评估”,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同时,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行动,通过“百姓评、乡贤议、部门查”多维评价体系,倒逼帮扶工作提质增效,力争2025年群众满意度突破90分。在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上持续发力,实施“一县一业”强链工程,每个脱贫县重点培育1-2个主导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冷链物流中心,推动陕北苹果深加工、陕南中药材炮制等产业链延伸,2025年前实现脱贫地区产业产值翻番。乡村治理推行“党建+积分制”,将环境卫生、孝老爱亲等纳入积分管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年底前实现村级议事协商机制全覆盖。全体党员干部要扛牢政治责任,把巩固成果、推进振兴作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建立“包村联户”责任清单,对重点任务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唯有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韧劲真抓实干,才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高质量完成过渡期各项任务,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