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5-08-09 07:03:52 122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在乡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这个会,主要是想和大家面对面鼓鼓劲、压压担子、理理思路。最近这半个月,我带着农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办的同志跑了全乡17个行政村,走了32个种养殖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5个村办工坊。在王庄村的日光温室里,看到90后小伙小周蹲在大棚里调试智能温控设备,手机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的数据;在李家庄的手工编织合作社,62岁的赵婶手把手教20多个妇女编竹篾,她说现在订单多了,得教会年轻人,咱这手艺才不断根;也在个别村的党群服务中心碰到几个返乡青年,他们坦言想搞特色种植,但缺技术指导,怕赔了本。这些鲜活的场景,让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人;产业要升级,核心在技。高技能人才就是咱们乡产业发展的金种子、农民增收的顶梁柱、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今天会议的主题很明确:聚焦培育、使用、留住三个关键环节,系统推进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让土专家”“田秀才”“巧工匠在XX乡的土地上扎下根、长成林、结出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为什么要抓高技能人才

可能有人会说:咱们乡都是种地的,搞什么高技能人才?但实地走一圈就会发现,这种观念早该更新换代了。

先看产业转型的刚需。咱们乡有设施农业基地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去年全乡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同比翻了一番。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同样是种大棚,有人用熊蜂授粉、水肥一体化,亩均收益1.8万元;有人还停留在大水漫灌、凭经验施肥,亩均收益不到1万元。同样是养牛,有人用智能饲喂系统、粪污资源化处理,年出栏量比传统模式多30%;有人还在靠人工拌料、露天堆粪,不仅成本高,还容易闹环保问题。差距在哪?就在上。就说上周去东河村调研奶牛养殖,养殖户老陈拉着我看新引进的挤奶机,直叹气:设备是好设备,可我不会操作,找厂家来修一次花500块,一年得修三四回。这就是典型的有设备没人才,有产业缺技术

再看农民增收的痛点。全乡2.8万农村人口中,常年从事种养殖的占65%,但真正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只有18%。去年入户走访时,有位大姐跟我说:我想学电商直播卖小米,可对着手机就发怵,拍的视频没人看,打字都慢。还有位农机手反映:现在新型联合收割机功能越来越多,说明书都是英文,修机器得打电话找厂家,耽误农时不说,还多花钱。这些话戳中了要害——没有技能支撑,农民增收就是无源之水;没有人才引领,产业升级就是空中楼阁

更看乡村发展的未来。这些年,咱们乡通过乡贤回归”“大学生村官等政策,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但留得住、干得好的还是少数。为什么?有的是因为看不到盼头”——学了技术没平台用;有的是因为算不清账”——投入时间学技术不如外出打工来钱快;还有的是因为融不进圈子”——本地缺乏交流学习的氛围。我记得去年春节,在上海做数控加工的小吴回来,跟我说想在村里办个农机维修点,但找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场地,也找不到能搭伙干活的人,最后还是回了上海。这说明,人才不是引不来,而是留不住”“用不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乡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129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